二、俄罗斯海洋战略的原则与主要构想
俄罗斯的海洋战略是为其成为世界独立一极的大国地位追求服务的。在俄罗斯领导人看来,“俄罗斯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强国”,“无论从其疆域和地理特点来看,还是从其在全球和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俄罗斯始终是世界海洋强国”⑨。
争当世界海洋强国,是自彼得大帝以来俄国的目标,到20世纪70年代,苏联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海上强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力下降,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实力下降了一半,基本丧失了海洋强国地位。新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不甘落后的俄罗斯人把重振海洋雄风作为国家振兴的重要环节。
俄罗斯的海洋战略深受20世纪60年代戈尔什科夫提出的“国家海上威力理论”的影响,该理论把国家的海上威力看做一个体系,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海军、运输舰队、捕鱼船队、科学考察船队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⑩在成为世界海洋强国时,苏联除了拥有一支仅次于美国的远洋海军外,其远洋渔业、远洋运输、海洋科学考察和船舶制造工业都很发达,苏联商船队从近海船队发展成为船只数量名列世界第一、载重吨位名列世界第六位的船队,在海洋渔业领域,苏联建造了大型远洋渔船,装备精密的探鱼设备和冷藏设备,除进行世界各大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外,还能对海军舰艇提供支援和补给,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同样也与海上军事情报搜集有密切联系。当今俄罗斯海洋战略同样奉行的是军事优先、多业并举的政策,以“解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问题。
(一)强调海军是实现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工具
尽管当今的世界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和平解决争端是国际社会的重要原则,但增强军事实力仍是大国追求的目标,对于经济处于弱势的俄罗斯来说,他们更重视维护安全利益和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
2009年5月12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正式批准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其中明确指出:“在中东、白令海、北极、里海和中亚的能源争夺将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在争夺资源的条件下,不排除动用军事力量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有可能打破俄罗斯边境及其盟国边境的军事力量平衡。因此,俄罗斯要随时做好由能源战争引发的核战争的准备。”2010年2月5日,总统梅德韦杰夫正式批准了《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向俄军提出以下基本任务:“保卫俄罗斯联邦主权、领土完整和不受侵犯;与海盗行为做斗争,保障航运安全;保障俄罗斯联邦在世界大洋经济活动的安全。”随着俄罗斯国力的增强,俄罗斯武装力量已经走出苏联解体后的低谷,开始重新勾画全球战略。近年来,俄罗斯海军增加了军事开支,加大了研制新型舰艇的力度,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中的发言权日益增强,在地中海、印度洋、加勒比海、太平洋等海域频繁举行军事演习。
俄罗斯由24个科研中心、40家科研院所和国防部一起,专门制定了《俄罗斯在“世界洋”的军事战略利益》子纲要,对在俄罗斯海洋活动中海军承担的主要任务作出了明确规定:监视外国和军事政治集团海上军事力量在国家毗邻海域的活动;查明、预警和防止军事威胁,反击来自海上和大洋方向针对俄罗斯联邦的侵略;保卫俄罗斯联邦的水下边界;为俄罗斯联邦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海洋活动的安全创造条件;参与提供海洋地理、水文气象、地图绘制、搜索救援保障;确保海上航行安全。(11)海军成为实现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工具。
俄罗斯政府加大了对海军的资金投入。根据2010年12月31日通过的新的国家武器纲要,俄罗斯军队将在至2020年前的10年时间里得到国家20万亿卢布(约合6944亿美元)的拨款用于采购武器装备。到2020年,现代化装备将占俄军装备的70%。目前,海军拨款不少于国家预算给国防部拨款总额的20%。在2012年总统选举前夕,普京发表竞选纲领宣称:俄罗斯军队在未来10年将成为全新的军队,将接收400多枚陆基和海基洲际弹道导弹、8艘战略导弹核潜艇、20艘左右的多功能潜艇、50多艘水面舰船,未来俄罗斯海军的实力不可小视。(12)
(二)重视海洋能源资源的开发
海洋能源是一项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由于它具有可再生量大、不污染环境等优越性,因而开发前景广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开发成本还会继续下降,未来掌握更多的战略能源将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和主动的地位,因此,国际社会围绕这些战略资源的开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俄罗斯也不甘落后。《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海洋学说》明确规定:“开发世界大洋资源是保持和扩大俄联邦原料基地、确保俄联邦经济和生产独立性的必要的和必需的条件。”尽管俄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但他们仍认为自然资源在保障俄经济发展方面状况不佳,一些矿产资源种类已经出现短缺,在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世界海洋、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资源方面,有失去主导权的危险,要努力争取有争议的海洋沿岸地区的自然资源使用权。
为此,俄罗斯专门制定了涉及海洋资源开发的《世界海洋和南北极的矿物资源》分纲要,明确规定:促进海洋矿物资源的工业开发,解决俄罗斯经济保障中各种原料、首先是锰和钴不足的问题,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解决与大陆架矿物资源使用和再加工相关的社会问题,解决位于科拉半岛、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一些企业涉及的社会问题;为新的在深海进行开采的企业提供补充劳动力;制定与滨海地区经济和其他活动相关的法律基础;建立促进海洋经济活动发展的体制,以达到积极开发沿岸地区经济潜力的目的;就沿岸地区管理计划的协调和落实制定相关机制,对沿海地区,包括俄罗斯联邦实体参与的地区的环境、资源状况进行监督;根据国际法规定,解决俄罗斯国家司法管辖权以外的涉及海底矿产资源使用的政治和法律问题。(13)俄罗斯最重视对北极资源的开发。2008年9月,梅德韦杰夫签署了《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地区的国家政策原则》,明确提出2016—2020年将“北极地区作为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基地”,在2011—2015年完成在北极地区的边界确认,确保实现“俄罗斯在北极能源资源开发和运输方面的竞争优势”。(14)现在这一地区提供俄罗斯11%的国民收入,提供超过90%的镍和钴、60%的铜、96%的假铂。(15)在争夺北极潜在丰富资源的多国竞赛中,俄罗斯走在了前列。
从2000年开始,俄罗斯每年进行100次以上海上综合考察,在此基础上评估国家在“世界洋”渔业领域的主要水生物资源的储量。俄罗斯已经着手在萨哈林群岛大陆架的石油开采工作,并再次加强在巴伦支海、北部海洋大陆架、亚速海—黑海地区的地质物理勘探工作。俄罗斯还在利用联邦国防部、联邦自然资源和环境部、联邦渔业局和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联邦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署的基础档案信息,“建立统一的世界海洋信息保障系统”。
(三)重视海洋渔业的发展
海洋渔业是俄罗斯海洋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领域受苏联解体的冲击很大,原有大型国营渔业企业被分割、新的小型渔业加工公司剧增,使得捕捞和加工之间原有的分配体系被破坏。此外,海洋渔业还面临管理不善、资金短缺、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在转轨期间,由于尚未制定明确的渔业管理规则和相关法律,各企业不顾国家整体利益开发海洋资源,造成捕捞量和加工量锐减。比如,俄罗斯在南极地区水生物资源的开采量占公海地区捕鱼总量的比重从1990年的7.33%下降到了2009年的5.39%。
2007年,俄政府恢复了俄罗斯国家渔业署的设置,加强了对渔业生产的宏观管理;重新修改了渔业法规,对捕鱼配额进行了重新分配;国家也加大了对渔业的投入。9月26日,俄罗斯国家渔业委员会主席克赖尼宣布,俄罗斯准备组建国家渔业船队公司,计划在阿尔汉格尔斯克拖网捕鱼队公司的基础上组建国家控股渔业公司,并将由政府担保建造的27艘渔船转交给新成立的国家渔业公司经营管理。该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俄罗斯国家渔船队重返国际海洋,重振俄罗斯的远洋渔业。根据俄罗斯渔业2020年前发展规划,预计俄罗斯捕鱼船队需要建造493艘渔船,总价值大约750亿卢布(约30亿美元)。2008年,该公司正式开始运作。3月21日,克赖尼表示,俄罗斯渔业将在私人和政府合作的基础上发展,根据未来五年的国家渔业发展联邦专项计划,渔业发展的投资额为620亿卢布,其中一半为私人资本投资。在该计划框架内,国家将建造渔业资源保护船、科学考察船、码头等设施,而私人将从事水产养殖和加工。俄政府在摩尔曼斯克、加里宁格勒、符拉迪沃斯托克、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以及南萨哈林市5个地区建立渔业交易所,大部分水产品都将通过渔业交易所进行贸易,从而有助于杜绝非法捕捞。
2011年11月,俄罗斯渔业委员会拿出了其主持制定的“俄罗斯联邦国家纲要:2012—2020年渔业综合体的发展(草案)”。草案分析了俄罗斯渔业部门的状况,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设想。其目的一是保护、开发和综合利用水生物资源,二是使渔业综合体从原料出口型转向创新型。
(四)重视海洋通道和海洋航运业
对俄罗斯而言,海洋运输不仅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保障,还是保障国家海上安全利益和加强国家海上战略纵深不可或缺的条件。苏联解体使俄罗斯失去了一些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海岸地区,黑海、波罗的海的大部分港口落入了其他国家,大大缩减了俄罗斯进入主要大洋的能力,因此海上运输在保证经济补偿、捍卫国家政治经济利益、展示国家威力等方面更凸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保障海洋交通运输的通畅,俄制定了《俄罗斯在世界海洋的交通运输》分纲要,把“防止被排挤出世界运输线路,以及重新布置本国重要的交通运输线路”作为重要任务。(16)为此,计划在2010—2015年建造和投入使用41艘现代化的救援船(截至2011年12月,即已建造16艘,投入使用10艘)。(17)为消除俄罗斯海上交通被阻隔的威胁,俄罗斯还采取了以下措施,包括:在波罗的海、黑海和科拉半岛发展生态上允许的、有经济价值的新港口体系;保障黑海海峡的自由通航;解决在太平洋建立整合的运输中心的问题;全力开辟和充分利用“北方海上通道”(北极航道)。
“北方海上通道”沿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等海岸行驶,是连接俄罗斯的欧洲和亚洲部分的重要通道。从圣彼得堡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经行这条航路是14000公里,而走苏伊士运河是23000公里。(18)发展北极航道,不仅有利于提高俄罗斯在洲际运输领域的竞争能力,还有利于保卫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北极航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据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提供的资料,北极航道在2012年的货物运输总量将超过500万吨,专家预测总体上还能再增长10倍。根据开发亚马尔半岛、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矿业的规划,新开辟的北冰洋海运系统能够保障北极航道的货运总量在2020年前达到6400万吨,2030年前达到8500万吨。(19)为此,2011年11月22日普京宣布:“在最近3年内,将投入210多亿卢布用于建设和改造北极海洋基础设施。”(20)
俄罗斯重视远洋航运业的发展。目前,俄罗斯有33个海港,海洋运输业比较发达。俄罗斯船东协会旗下有80家会员公司,其中大型船队公司有:现代商船队集团公司、新罗西斯克航运公司、远东航运公司、滨海航运公司、萨哈林航运公司、摩尔曼斯克航运公司、北方航运公司、俄罗斯石油船队公司、俄罗斯天然气船队公司等,共有400多艘大中型船舶,船队总载重吨位达1200万吨。俄罗斯最大的航运公司是现代商船队集团公司,总部位于圣彼得堡,为世界五大油轮公司之一。第二大航运公司是新罗西斯克航运公司,总部位于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市。第三大航运公司是远东航运公司,总部位于海参崴市,是俄最大的散货集装箱远洋船舶运输集团公司。它还拥有实力强大的破冰船队,能够把货物运送到南极和北极,在萨哈林大陆架上全年工作,在冰冻的条件下保证油轮通航。
为了扩大远洋航运业的规模,增强国际竞争力,2007年6月普京签署命令,重组新型的俄罗斯国有航运公司,把现代商船队集团公司和新罗西斯克航运公司合并,组建大型的俄罗斯国有航运公司,争取尽快打入世界油轮运输船队前五强的行列。(21)2008年1月,两大航运公司完成资产重组,现代商船队集团公司代表国家控股新罗西斯克航运公司(购买了其50.34%的股权)。随着俄罗斯经济实力的增强,各大航运公司都在迅速发展,其在世界航运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日益增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