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凤荣:俄罗斯海洋战略初探(4)

左凤荣:俄罗斯海洋战略初探(4)

四、俄罗斯实施海洋战略的制约因素

俄罗斯的海洋战略突显其作为欧亚大陆大国、领海多的实际。一方面,俄将其海洋战略分成五个区域方向:大西洋区域方向、北极海洋方向、太平洋方向、里海方向和印度洋方向,可以说涵盖了世界上的所有海洋;另一方面,其海洋战略既照顾面,也突出重点,其重点是北极海洋和太平洋方向。重视北极海洋,是因为这一地区与俄罗斯有重大的利益关系,在资源开发、航运、军事安全、疆界划分等问题上俄有重要需求;重视太平洋方向,则不仅因为俄罗斯远东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拥有丰富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俄罗斯的远东开发和应对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俄罗斯的海洋战略具有战略谋划与措施落实紧密结合,海洋军事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相互配合,法律优先与机制建设并举,管辖海域开发与公海利用并重,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并行,手段灵活、软硬兼备等特点。

俄罗斯的海洋战略目标宏伟,动作频频,突显了其重振大国的雄心,但俄罗斯海洋战略的实施也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一)经济与科技实力不足

从1999年至2011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83%,几乎翻了一倍,如果没有危机,2010年正好增长一倍。世界金融危机减缓了俄罗斯的发展进程,2010年俄罗斯的GDP约为1.46万亿美元,而美国为14.7万亿美元,俄罗斯只是美国的1/10。俄联邦政府财政虽已摆脱入不敷出的局面,但俄罗斯经济运行直接受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变动影响大,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其宏伟的海洋战略目标受制于经济实力。以2011年为例,国防订单框架内建造军舰的支出1067亿卢布,比2010年减少15.7%;船舶制造的产量总体大幅下降16.2%,总额为2115亿卢布。俄罗斯海军在数量上已经接近能够执行战斗任务的最低限度,“有必要立即更新海军的舰队组成”。(30)但是,俄罗斯毕竟财力有限,有些力不从心。

俄罗斯海洋战略的实施受制于俄罗斯的整个经济水平。尽管苏联解体已经20多年了,但俄仍然没有摆脱苏联依赖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模式。独立以来,俄罗斯一直在努力从资源出口型向以高新技术、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但并未取得多大进展。目前,在出口商品中,原油、天然气和石油制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70%左右,高科技产品出口不仅数量少,而且逐年下降。科技水平不高,许多技术、设备需要进口或引进。比如,俄罗斯在争夺北极中最积极,要把北极作为未来的能源基地,但迄今为止其能源开发主要集中在陆地的油气田,而俄属北极地区的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地区,如果不能吸收来自美欧等发达国家的海洋油气勘探和开采技术,受技术条件限制,俄恐无能力进行大规模开发。

(二)官僚主义、法制不健全

俄罗斯的管理效率低,机构多,办事手续繁杂,腐败现象严重,法制不健全。2011年,在透明国际公布的“腐败感知度”指数中,俄罗斯在178个国家中排名第143位,与尼日利亚水平相当。在世界银行治理指标的“腐败控制”项上,俄在210个国家中排名第182位。在法治国家排名中,俄罗斯一直排在第156位。这些问题有些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有些是转轨过程中新产生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普京热衷于打造巨型国有企业,在国家的资助下国有企业的实力确实得到了快速增强,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效率不高、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如何增强企业的活力,发挥私人的积极性,仍然值得研究和重视。

(三)人口危机

根据2010年10月俄罗斯人口普查的统计,俄境内常住居民接近1.43亿,与2002年的普查统计数据相比,总人口减少约220万人,下降1.6%。2010年的人口统计还显示,俄罗斯女性人口数量继续大幅超过男性,占总人口的53.7%,而男性只占46.3%。不过近年来,俄罗斯设立“母亲基金”,加大对多子女家庭的支持力度,人口状况开始有所好转。2009年俄人口实现近15年来的首次自然增长,其中乌拉尔联邦区和西伯利亚联邦区实现近19年来的首次增长。尽管如此,俄罗斯的人口危机、劳动力不足仍是其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自然也影响其海洋战略的实施。

(四)海洋争端

俄罗斯并没有完全解决与邻国的海洋争端。俄日之间有北方四岛问题,美国支持日本对北方四岛的领土要求。俄美之间有白令海的划界问题,俄罗斯没有批准1990年将白令海有争议的部分划归美国的《华盛顿协议》。美国不同意俄方独享北方海上航线,不承认鄂霍次克海是俄罗斯的领海。对于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北极各国也不认同,北极外的国家更不愿意看到北极沿岸国家垄断北极事务。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俄罗斯的海洋战略和行动。

五、俄罗斯海洋战略的国际影响

俄罗斯的海洋战略日趋积极和主动,海洋强国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对国际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

从全球战略态势的角度看,俄罗斯已经成为制约美国的重要一极,在利比亚、叙利亚等问题上,俄罗斯已经成为能够影响事态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对于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和国际力量的均衡化有积极意义。但是,俄罗斯咄咄逼人的海洋进取战略,在许多地区也引起了关注,甚至激发了地区的军备竞赛。首先,俄罗斯的北极战略促使北极国家对北极的争夺持续升温,纷纷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捍卫自己对北极的主权,而北极外的国家则对北极国家企图垄断北极事务日益不满。在亚太地区,俄罗斯正在成为一个新角色,俄美在亚太的争夺初露端倪,影响着这一地区局势的发展。俄罗斯通过加强与印度和越南的关系,增强了自己对印度洋和南中国海的影响力,但也引起了相关国家的警惕。

俄罗斯的海洋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俄在亚太地区增强力量,对于抗衡美国加强在亚太军事存在和美日军事同盟的做法,有积极作用。俄罗斯与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有许多共同的海洋利益,两国都是太平洋沿岸国家,在海洋交通、海洋安全、地缘政治和经济等领域都有许多共同利益,印度洋也将是中俄两国海上利益比较集中的另一海域。两国在相互支持对方维护海洋国土主权、海上交通运输安全、相互协作共同应对海上大国对海洋事务的控制等方面,有共同需求。然而,随着两国实力的增强,对海洋的需求都在加大,竞争不可避免,如何化解矛盾值得研究。目前看来,有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

一是俄罗斯向越南出口先进武器的问题。越南是在南中国海与中国海洋争端最为激烈的国家,为了获得有利地位,越南加紧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而俄成为越南最大的军火供应商。2005年越南与俄罗斯签订了购买两套K-300P型“堡垒”岸基反舰导弹系统的合同,成为购买俄这一反舰导弹系统的第一个国外客户。到2011年10月,两套都已交货,越南正在就额外增购该系统与俄方进行谈判。“堡垒”岸基反舰导弹系统配备“红宝石”超音速舰载反舰导弹,可用于打击水面舰艇、航母编队和地面目标,其最大射程可达300公里,能够覆盖整个南海。越南还向俄罗斯订购了大批先进武器,包括6艘636型基洛级常规潜艇、两艘最先进的适合近海作战的“猎豹-3.9”护卫舰、12架“苏-27”飞机、53架“苏-22М4”/“苏-22УМ3”歼击机、20架“苏-30

MK2”多功能战机以及不同型号和类别的导弹。俄罗斯正在帮助越南实现海军和空军的现代化,越南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俄罗斯先进武器的买家。(31)俄罗斯还将帮助越南组建潜艇部队和兴建潜艇基地。俄越军事合作步步升级,双方计划在2012年以“天王星”反舰导弹为基础联合研制新型巡航导弹,并以俄印联合生产“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模式为蓝本,在越建造一个导弹工厂。俄罗斯对于越南明显针对中国的武装计划如此大力支持,是在激化地区局势,对中国显然是不利的。

第二,俄罗斯在北极问题上对中国有戒心,如何加强双边合作,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北极是俄罗斯海洋战略的重点地区,目前北极国家在激烈争夺北极的斗争中,日益表现出排外倾向,在阻止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问题上,俄罗斯是重要国家。2011年11月,梅德韦杰夫在视察远东时公开表示:“如果我们不向北极投资,区域外的强国会向那里投资,我告诉你们,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一些在地球上其他地区的国家却说:‘我们打算研究北极’,为了不让任何人感到不舒服,我现在不点任何国家的名字。他们都准备这么做,而我们更不能不做。”(32)其中有明确针对中国的倾向,俄舆论也表现出对中国的担忧。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策研究。中国作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的缔约国,有权进出地处北极的群岛地区从事科研等活动。而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中国有权进入北极公海地区行使包括海洋科学研究在内的公海自由,但中国与北极并不接壤,如果能得到俄罗斯的理解与支持,对中国则是有利的。

总之,海洋已经成为新世纪各大国争夺的新的战略制高点,未来谁能更加有效地利用和控制海洋,谁就能在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实现更多的国家利益。俄罗斯是一个海洋大国,现在也可以说是海洋强国,其海洋战略目标是雄伟的,实现海洋战略目标的手段则是软硬兼备。当然,俄罗斯实施海洋战略,还受到经济科技人口等条件的制约,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两国的合作在加强,但竞争也不可避免,值得我们加强研究。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