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管理越来越精细 学术研究越来越粗放(2)

学术管理越来越精细 学术研究越来越粗放(2)

“政绩学术”。不少高校和学术单位的负责人之所以重视学术,并非他们真正热爱学术、要献身学术,而是为了自己的政绩,即为了自己的升迁。有高校负责人在教师大会上公开说,凡属上级评估指标体系中规定了的“学术”,我们就认定其为学术;凡属上级评估指标体系中没有规定的“学术”,哪怕你的研究课题再有意义、哪怕你做得再好,我们也不认定其为学术。与其说这是为了所谓“学术”、不如说是为了“政绩”。

学术研究目标“指标化”。学术管理机构热衷于下达各种各样的“学术指标”,热衷于制定各种各样琐碎得不能再琐碎的指标体系,使得学术研究者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被迫围着他们转。学术评价“数量化”,则把学术评价等同于“记工分”,只重数量,不看质量。现在的情况是,“学术研究”服从“学术管理”的需要,“学术管理”牵着“学术研究”的鼻子跑,“学术研究”围着“学术管理”转。其结果几乎是,“学术管理”越来越受重视,“学术研究”本身越来越被忽视;“学术管理”越来越精细,“学术研究”本身越来越粗放(粗制滥造、学术泡沫、学术垃圾等等);“学术管理”越来越“科学”(某些评估、评价、评比打分的细则已经和自然科学没有区别),“学术研究”本身越来越“人为”(如“人为”地设置为研究而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人为”地夸大或缩小数据乃至造假等等)。如此下去,其结果可能是,“学术管理”上去了,“学术政绩”上去了,学术腐败越来越严重了;学术风气牺牲了,学者异化了,学术本身也牺牲了。

(作者为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中文系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