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岩:警惕青年亚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侵蚀

陈岩:警惕青年亚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侵蚀

【摘要】青年群体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主要群体,在青年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密切关注和重视对青年群体道德风尚的规范和引导,使传统文化对青年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促进青年亚文化的合理化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我国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在获得提升和发展的同时,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水平也发生了变化。根据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可以知道,利益产生于人类社会,其给社会发展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各种各样矛盾的产生。正因为如此,在当前社会复杂环境下,青年亚文化带着颠覆性、非主流等特征应运而生,与主流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

青年亚文化具有颠覆性、反抗性、时代性等特征

青年亚文化是一种为青年群体所特有,并生动地体现其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的文化。其与主流文化所提倡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和内涵。具体体现为:一是颠覆性,即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所提倡的思想和理念有着截然相反的理念。二是反抗性,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当下环境进行反抗的一种体现。三是时代性,青年亚文化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产物,体现一个时代的发展特征和状况。在全球化的今天,青年亚文化语码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语言方式的网络化、新颖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广泛地运用和普及,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互联网技术同时也促使了网络化语言的出现。这一方面给人们的交流和沟通增添了一些个性化的色彩,生动地体现出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另一方面也使得语言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文化中语言的寓意产生一定的消解作用。

其次,思维模式的个性化。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发展具有包容性以及开放性,因此人们的思想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青年群体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主要群体,其思维模式彰显出个性化的色彩。毋庸置疑,在个性化思维模式下,青年群体的行为方式也彰显出其个性化的特征。

再次,消费方式的娱乐化。消费方式的娱乐化是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即在消费方式上追求时尚,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从众、随大流甚至盲目攀比的现象和特征。这些行为表明在青年亚文化背景下,青年群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体现出了青年亚文化的颠覆性、反抗性、时代性等特征,对主流文化提倡的价值观念起到了强烈的冲击和消解作用。

最后,以网络为平台的交际方式的主导化。多媒体等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作为一种交流与沟通的媒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些青年群体主动接受青年亚文化,形成了一种与主流文化相背离的价值观

青年亚文化具有颠覆性等特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消解作用,弱化了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青年亚文化对新时期主流文化的激励和推动作用。青年亚文化所具有的颠覆性、反抗性特征,在给传统主流文化带来冲击和消解作用的同时,也对主流文化在新时期下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传统主流文化若想保持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进行变革和进一步地发展,这对新时期主流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激励和推动的作用。同时,青年亚文化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前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为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多样性和空间。

第二,青年亚文化对青年群体价值观形成的影响。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交流日益增多,相应地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也进入中国,给国民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冲击。而作为社会群体中的活跃部分,青年群体易于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进而形成青年群体所特有的青年亚文化。在这种背景下,其思想观念以及价值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青年群体主动接受青年亚文化,形成了一种与主流文化相背离的价值观,导致了其思想观念的扭曲,从而制约着青年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国家主流文化的传播。

第三,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对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消解。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来说,青年亚文化固有的颠覆性以及反抗性等局限性也不容小觑。由于青年亚文化存在的局限性和弊端,导致了一些不规范行为的产生和存在。当下一些网络多媒体一味地追求利益,导致了一些社会群体缺乏一定的信仰和目标,这在客观上不利于青年亚文化的正常发展,进而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