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年度工作会上传递的一条信息,持续不断发酵:经国务院同意,住建部即将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的通知》。2013年,这一系统建设最终将联网覆盖约500个内地地级城市。
多地公务员担心住房信息联网急抛售房产。有报道称,一些陷入焦虑的地方政府官员,私下频频向住建部官员“套底”:“这个系统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而今,“红豆局长”被免事件进一步说明:当官不腐败,仅仅是底线;不尽职、不称职,群众照样不买账、不满意。今天,我们或许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当官不尽职也是一种腐败!
由此反观今天的现实,我们完全有理由作出这样一个判断:“官不聊生”的政治学意义,在当今中国正日益凸显。
“官不聊生”一词,作为“民不聊生”的仿词,并非说官员物资生活上缺乏保障,“无以为生,活不下去”,而是指既然身为官员,就要时刻置于舆论和民众监督之下,即便允许有偶尔的失误,官品、人品也绝对不能有任何瑕疵,必须经得起民众“挑刺”。对官员群体而言,这样的日子的确“不好过了”。
如果说官员生存状态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民主程度,那么结论非常明确,别无任何选项:只有造就一个如履薄冰的官场,才能建成公众幸福的昌明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及中央“八项规定”时说过的一句话,党内传达时令人倍受鼓舞:官员们多一些不舒服,老百姓才能多一些舒服,多一些对我们党的赞成和拥护。
从世界范围内看,“官不聊生”,可谓大势所趋:官不容易当上,当上以后也很少敢贪腐。连续三届担任纽约市长的迈克尔•布隆伯格(又译迈克尔•彭博),曾任彭博通讯社掌门人,亿万富翁,市长任上每年只拿一美元工资,还经常坐地铁上下班。就是这位廉政勤政的市长大人,也曾遭民众抗议。因为他经常乘私人飞机到百慕大度周末,纽约人民对他的富有抱以宽容,但私人飞机在东34街的直升机停机坪上起降数次,就很不应该了——1988年纽约便开始实行直升飞机周末禁飞令,为的是让附近居民免受噪音污染。很快,议会发言人表示,将禁止市长在周末使用直升机停机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