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吴敬琏老师讲了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就要改革,土地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的一个突破口,很多体制改革改革不动,国有企业怎么改革?
首先一个补偿,台湾和其他国家比较好的经验,补偿以后马上就可以对土地使用化的私有化、家庭化,这样会比较顺 利的推行下去。如果把土地改革作为一个突破口,就像80年代土地制度改革一样,大大释放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中国的农民工不放弃土地,成不了城市居民,就要 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有助于中国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很大一方面,居者有其屋,中国如果做了居者有其屋,可以换来20年到30年的政治稳定、社会稳定,那个 时候,中国可以达到一个比较高收入国家水平。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就会自然的消失,否则的话,我们就会陷入长期的中等收入陷井,就会面临很多无穷的问 题,谢谢!
主持人:谢谢郑所长,他把改革和创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把土地制度的创新作为一个案例进行阐述,四位发言都非常精彩,现在我们进入提问的环节。哪位有问题?
问:吴老师,我想问问您,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您已经参与了国家改革开放的设计和落实,30年下来,您自己觉得在哪方面比当时的预期做的好,在哪一方面落差是最大的?
吴敬琏:有许多方面的改革,只要有祖国的勇气和智慧,往往它的也许比原来预想的要好,我举一个例子,1994 年的外汇汇率并轨,实行有管理的可兑换外汇制度,接着是加入WTO。这个改革其实在社会上特别是跟利益相关的部门,怀疑的、反对的声音是非常强烈的,而且 具体的指出哪些部门做到这样以后,虽然是个有限度的开发,我们的产业会整个被摧毁,比如说汽车制造业。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比预料的还要好的多,做了外汇改 革,加入了WTO,实际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现在中国是汽车的第一生产大国,这个产业完全没有被摧毁,当然还有很多问题。
这里就牵扯到一个你相不相信市场,在我们这个国家从来受到的教育,不管是学校,还是学校外的教育,都是说政府 是牵头的,市场会造成混乱,许多改革比原来预想的结果好,没有出现灾难。但是有一次改革的设计,我想是最不好的,虽然我并没有参加,就是2003年中共中 央通过一个《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当时是研究了情况,认为我们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存在很多旧的体制的遗存,妨碍了它有效的起作用,所 以要在一些重要的方面进行改革。这个《决定》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通过,但是回过头看,这个《决定》的基本部分没有得到执行,这是我觉得最遗憾的,最不满意 的。
问:我的问题也是提给吴敬琏先生,刚才郑所长提到土地制度改革是下一步城镇化改革的突破口,提到说土地制度怎么样国有化,使用权私有化,我想问一下吴教授对这个观点怎么看?
吴敬琏:刚才我讲到城镇化的时候已经说到,旧型的城镇化造成了很多问题,我不一一列举,在这个过程中,土地制 度,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土地产权制度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旧型城镇化整个是由赚取土地差价推动的。我很同意郑永年先生的意见,但是我要补充说,第一, 所谓农民的土地私有化,这个主张讲的就是使用权的私有化,因为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达地区,从来都是把所有权跟使用权分开的。苏南浙北地区过去一直是这样,所 谓的私有化是永久的使用权。
另外,土地产权制度除了农民的土地权利不能忽视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城市土地是国有的,这是我们1982 年宪法加上去的一条规定,以前没有这个规定,为什么城镇化造成运动?就是利用土地差价,城市土地是国有的,所以当一个土地要变成工商业用地或者住宅用地、 城市用地的时候,政府要征购,而这个征购价格和土地批租价格中间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年来,大概从这个差价得到的收入有不同的估计,最低的估计30万亿,这 是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城中村发生了大问题?就是农民不愿意用征购价格卖给政府。像深圳这样的城市,如果把城中村都能利用起来,土地是完全够的,但是因为 这样一个分割的产权制度,就造成农民不愿意把土地让出来。他们现在正在做一些实验,譬如做一些产权安排,做出一种共赢的公司来开发城中村,把它建设成为能 够给工商业,能够给城市里面的中产阶级所用的住宅区,这种实验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实现。
问:史帝芬.罗奇先生说我们争论结束了,该行动了,吴敬琏先生说现在要开始设计,从第一问题开始着手,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知道该怎么做,能不能请两位互相阐述一下你们的观点。
史帝芬.罗奇:我一直都没有说不同意吴老师,我想说的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讲,中国的目标是要转变发展的动力, 从外需转到内需,尤其是内部的个人消费已经有了六年的争论,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具体的建议,在十二五规划里面。我的积分卡显示的是进步是有的,但是结果也有 一些是不尽如人意的,最需要改善的就是为社保体系筹资。因为可以通过提高工资、促进就业,通过城镇化来提升收入,但是如果大家都是用来储蓄,而不是花费的 话,那就不会造成内部的消费需求,未来不仅仅是要建立全面的社保体系、医疗,而是要提高筹资水平,为未来产生可持续的收益。中国在这方面是比较落后的,而 内部的储蓄应该降低,所以我说的并不是吴教授讨论的比较深层的问题,我讲的是比较实用的一些方法来推进十二五规划促消费的建议。
吴敬琏:我觉得刚才提问的先生没有能够把我们两个人说的事情理解透,其实我跟史帝芬.罗奇刚才讲的意见是完全 一致的,也许我比他还要激进一点,这个争论早就结束了,十一五就结束了,他用的词叫增长动力,我们词叫增长模式,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应该找寻什么样增 长的动力,这个争论在制订十一五时候已经达成了一致。问题在哪里呢?你要转变你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找到新的增长的动力,要有一套体制去支持。十二五规划就 是要转变,可是体制的支持没有动,所以我完全同意他的意见,要动手。李克强总理前几天讲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做什么?改革。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原因,女士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问:吴老师要设计的主张,我觉得非常正确,因为要做得有体制的整个路线图和时间表,那吴老师能不能讲一下您对 于路线图、时间表和设计有一个什么样的基本轮廓,是不是应该改变过去很粗放式的设计,不具可操作性的设计?在这样的设计过程中,是不是有一些更可操作的改 进?吴老师给我们大家描绘一下,谢谢!
吴敬琏:那天你也参加了50人论坛的年会,发言的十来个人提出了三四十种路线图,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梳理整合。就我个人来说,我自己的意见,核心还是一个怎么建设规则基础上的市场,我们现在最需要改革的大概这么几点。
第一,价格要放开,商业价格、要素价格都要放开。
第二,政府是保证宏观经济稳定,驱除违规单位的活动。
第三,对于市场监管,市场监管要做合规性监管,不要用审批制度取代监管。这么几项最重要的内容,这是个核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