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路线图(2)

吴敬琏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路线图(2)

 

下面讲讲中国管理宏观经济方面的优势,中国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一直能够以非常战略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我 的意思就是说中国在第五个和第九个,以及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都是中国以战略的思维、清晰的目标,以及卓有成效的注意力来进行发展的很好的例子。现在不是 为了改革而改革的时候。

主持人:非常感谢,下面我们就请吴敬琏老师做精彩的发言,大家欢迎!

吴敬琏:我没有很多新鲜的思想,就介绍一下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事情,去年中国共产党十八次代表大会做出了很重 要的决定,我们知道在十八次代表大会以前,实际上在中国内部对向哪一个方向走,其实是有很多争论的。大体上说来,一种意见是中国应该加强政府对于经济和社 会的管控,英语杂志的说法是国际资本主义。

另外一种方向是群众过去30多年的道路,使得我们初步建设起来的市场经济制度有一个改善和提高,能够建设起一个在规则基础上的一个现代的市场经济制度。

十八次代表大会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个回答,中国今后向什么方向走?向继续改革的方向走。十八次代表大会要求必 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的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改革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得市场能够在更 大程度和更大范围上,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政治经济改革方面,加强民主自由的政治化,实现国家法制,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可是决定了方向,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共产党代表大会所确定的一些要求。

吴敬琏:根据过去中国改革的两次大推进情况,我们需要做三件事。在中国30多面的改革历史中间,有两次比较大 的推进,全面的、系统的推进,一次是1984年到1988年,另外一次是1991年一直延续到2000年,甚至2001年。这两轮改革,特别是第二次取得 了很大的实效,从经验看起来,确定目标是第一步,这是三部曲的第一步,

去年中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工作要求的时候,就把这件事列在2013年六项主要工作的最后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2013年的要求,提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今年要做的事情就是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明确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

人们普遍认为今年提出,意味着在今年晚些时候要求党政领导机关把这个路线图提出来,

这个工作大体说来是两个层次,首先是问题导向,我们现在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从大的问题大概有两个,一个是所谓增长模式,这种粗放的、旧的增长模式,要求转变已经几十年了,转变不过来。

吴敬琏: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腐败,腐败蔓延、猖獗,而且导致了低层群众低收入阶层的强烈不满。从问题入手,去研 究找出来它的制度上的根源,然后就可以确定应该做哪些改革来解决这些制度上的问题。这是第一件事情,这类工作做了很多,我们报刊上也可以看到很多讨论,比 如刚才史帝芬.罗奇讲到的城镇化,旧城城镇化造成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根源在于体制问题,土地财产制度问题,政府职能问题等等。

吴敬琏:第二步就是把这些改革的项目按照改革的领域汇总。

现在在做的事情,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多研究,各个地方都在进行梳理,来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应该有一个中央的机 构来下中央政府的路线图方案,经过会议讨论定下来。不管是设计和执行,现在是做设计工作,不管是设计和执行都会很困难,从设计来说,主要是两个困难,一个 方面的困难是理念、理论、思想,到底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制度?通过什么样的改革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认识上就有很大的区别。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障碍是利益,李 总理前两天讲过的,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困难,解决意识问题还容易一点,当然也不是那么容易,对利益格局会碰到很大的障碍。预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会碰到 许多需要解决的障碍和困难。

即使能够设计好,能不考虑执行下去?一方面需要领导,十八次代表大会所说的要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另外当然就是需要有智慧,我希望能够靠一方面领导上能够像他们所宣誓的那样,李总理的话就是壮士断腕的勇气,另一方面有大众支持推动,有希望实现我们的目标,谢谢!

迈克尔.里奇:谢谢宋先生的介绍,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推动中国的创新,不管在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过程来说都非常重要,尤其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迅速的国家来说,尤为如此,所以我想讲一讲如何推动中国的创新。首先,我将从劳动力市场开始讲起。

迈克尔.里奇:2011年,首先,便宜的土地以及低税率并不足以吸引这些企业,所以我要给大家讲讲如何在知识型的城市推动创新产业的发展。这样的公司可以是高新技术的企业。

第二,地方政府必须确保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这一点也必须在全国得到推行。

第三,知识型的产业需要有高素质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从全世界各地来到中国,中国人也可以去国外学习,但是很多人去了国外,可能就不回来了,在国外就业了,中国现在也越来越成功的吸引了很多国际人才来到中国。

第四,有很多个人可能需要有更高的生活质量,这对新的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迈克尔-里奇:第五,要创造以创新为基础的融资机会,确保企业家有足够的融资机会。

第六,企业家成需要有足够的流动性,足够的资金和创业空间。

最后,长期看来,中国要成为成功的创新者,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容忍失败,在失败之后,如何重新站起来,所以我们 必须把这些重要的因素都结合在一起,好好利用,才能够创造出正确的激励措施组合。这些措施其实在世界各地都是有用的,但是我认为在中国能够很好的帮助中国 面临各种挑战,把传统的工业和技术变为真正的经济发展的动力,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提供好的创业机会,吸引他们来到中国,把他们的理念真正的商业化。

我来总结一下,如果我们造出这样一个知识型、创新型的城市,人们会来,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中,我们面临了一些困难,但是我们要有一些策略和理念来确保这样的城市取得成功,谢谢各位!

主持人:非常感谢迈克尔.里奇,他从一个劳动力市场变化谈到了中国过去人口基数庞大,但是劳动力素质比较低,向劳动力素质高转变过程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下面请郑永年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郑永年:第一点,中国的改革现在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因为中国从去年开始,经济增长缓慢下降,高增长已经过去, 开始进入一个中速增长阶段,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中国今后十年、十五年能维持一个中速增长,比如6%到7%的增长,十年、十五年之间,中国可以成为一个高收 入社会,高收入经济体。如果中国能达到这个目标,中国有可能成为亚洲的日本四小龙发展经济体,如果发展不好,中国可能无可奈何成为另外一个泰国,陷入中等收入陷 井,出现中产阶级过小,社会不稳定,社会暴力丛生。如何保证中国比较好的转型?从世界历史来看,除了经济上的问题,一要是有效的政府,第二要有正确的改革 策略。现在都在讲改革是红利,最近国内也在讨论,很多人把它理解为发展是红利,强调改革非常重要,不是光强调发展,所以体制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但我觉得还 应该加上一条,体制创新是最大的红利,因为体制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体制背后都是庞大的既得利益。国有企业、银行、公务员、大学每个背后都是庞 大的既得利益,改革还是非常不容易,美国、日本都在改革,不容易,都是因为既得利益。为什么大家对美国的体制比较有相信,美国的民主制并不在于改革容易, 而在于创新容易,所以创新与体制改革并存,我觉得需要多强调体制的创新。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