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间人道救援行动予以理解和支持

对民间人道救援行动予以理解和支持

雅安地震,各路救援队伍纷纷开向震区。在人道救援人员向震区开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序现象。于是,那些以个体或民间身份前往灾区救援者,在一些舆论中,就成了失序现象的制造者和责任人。平心而论,此种舆论,不仅不公,也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大凡自然灾害,其所摧毁的不仅仅是生命,也往往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坍塌或趋于坍塌。因此,人道救援行动之于灾区,就不仅仅是生命的救援,更是社会组织结构的重建和重组。古今中外的事例都证明,完成这一任务,仅凭政府或政府组织的力量是不能胜任的。国力再强大的国家,在天灾人祸面前,也仍然需要国家人道救援组织以外的其他救援组织的帮助。

只要参与人道救援的组织来源不一,就必定存在组织协调问题。并且,在灾难面前,一般情况下的组织协调甚至也难以应对灾难救援的现实。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在平时“居安思危”,定期举行救灾和救援预演的原因所在。这些防灾、救灾和救援预演,正是那些在自然灾害过后,社会仍能够保持井井有条秩序的根源。

因此,如果没有进行过、甚或不经常进行防灾、救灾和救援行动的预演,那么,不要说救援人员及其机构来源不同,就是同为政府组织的救灾救援行动,也一样要因无预案而出错无序。此外,即使是在平时进行过上述种种演练,但是,如果在演练中把民间人道组织、社会慈善组织的救援参与排除在外,那么,这样的演练也同样应对不了灾难发生时的救灾救援行动,出现些许差错和失序的现象就是难免的。

这样的道理浅显而简单。在汶川地震时,曾创造无一学生伤亡记录的学校,就曾把定期进行防灾演练制度化。只有经过演练,灾害临头时,人们才知道如何应对,进而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样道理,救灾救援行动,也要经过预演,也要经常演练。非此,仅靠临时组织的应急措施来实施人道救援,就必然要出现一些难以尽如人意的事情。平时不演练,灾难临头时还能从容面对、应对得当,那平时人们进行的救灾救援预演就失去了存在的道理。

实际上,即使经过防灾、救灾和救援演练,在实际人道救援行动中,也并非就能一帆风顺、如愿以偿。因为自然灾害的发生,从来就不是按照人们所设计的演练预案的方式发生。所以,在雅安震区出现的一些道路拥堵、救灾车辆翻覆以及工程器械出现事故等现象,既与平时没有演练、没有预案有关,更与救援行动的组织协调行为的力度和效率有关。在人道救援中,把一些局部的混乱现象,归结为民间人道救援组织和社会慈善组织的“添乱”,真是毫无道理可言。

在自然灾害的人道救援行动中,民间人道救援组织和社会慈善组织本来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弥补救援力量、传递社会关怀、传播人类价值、激励重建信心等方面,民间人道救援组织和社会慈善组织所能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无以替代的。民间人道救援组织和社会慈善组织在灾区的行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不可或缺。

当然,民间人道救援组织和社会慈善组织参与灾区救援,存在着如何与其他方面的人道救援组织相协调的问题。但协调问题不是指责甚至拒绝民间人道救援组织参与救灾的理由,而是要加强沟通,协调行动的动力源。

人道救援的经验值得总结,这其中自应包括民间人道救援组织参与救援的经验。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