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胡雪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阶段性特征(4)

 

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资源是全国的人才中心,是国内的龙头老大,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全局化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北京光在国内做龙头老大是不行的,在技术上面临的最大的压力不在于兄弟省市,更多的压力来自于欧美、日本发达国家。而跟欧美、日本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包括中关村最多处于中等水平,中关村也许少数的几项技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但整体上处于中下游。

科技成果转化不足,有投入的原因,另外北京的商务成本很高,土地成本很高,没有大块的空间。北京的发展环境,北京各个政府、各个部门做事很规范,但是做事缺少灵活性,在技术上面临着欧美发达国家竞争,在成果转化方面成本比外地高。北京的产业配套不好,长三角、珠三角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产业配套圈,而北京周边是环北京贫困带,跟河北的落差太大。

四、效益和质量。

北京在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改善的同时,效益和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衡量效益不外乎三个方面:政府的效益、企业的效益和个人的效益,政府的效益最主要的指标是财政收入,过去十年北京财政增长了六倍多,年增长将近20%,最近这两年北京的财政增长确实是面临了压力,去年只增长了10.3%,今年目前来看一二月还行,要全年来看增长还是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从企业效益来看,无论是二产,还是三产效益明显增长,工业企业的效益增长了将近8倍,由2002年的一百六十多个亿增长到去年的一千二百多亿,服务业的增长更快,在2004年也是一千五百多亿,去年已经一万二千多亿,这是政府的效益,企业效益,还有个人的效益。

从质量来看,质量目前主要是两个指标,一个是能耗和水耗。北京的能耗目前来讲是全国最低的,北京是在十一五期间,每年都完成了能耗下降指标的省市,唯一的一个,所以北京在降耗方面还是走在全国的最前列。在水耗方面北京目前来讲也是在全国处于第二位,在十一五期间,北京的水耗是降低了40%,原计划是降20%,所以这两项工作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北京虽然发展质量在提高,但是由于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导致人口规模在不断的膨胀,导致了资源环境的约束也越来越严重了。第一点,土地。北京人口土地只有一千平方米,而且现在的建设用地非常紧缺,面积少,另外有没有大块的建设用地,所以这些年在招商引资方面确实面临很大的压力,特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它政策比北京优惠,另外天津的土地空间比较大,填海造地,成本比较低,所以这些年来应该是滨海新区的发展导致北京的大型制造业项目难以吸收过来。

第二点,水的问题。北京年平均水资源量大概是37亿方,人均大概不到200方,远远低于1000方的国际标准,应该说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地方。但是好在南水北调马上过来,另外一个有关企业也在渤海湾那边作海水淡化,从目前来讲海水淡化的成本已经非常低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低于南水北调的成本,也就是说海水淡化从天津到北京来,它的成本已经低于10块钱,从长远来讲水的问题并不是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土地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个是能源的问题,能源主要是依靠外汇调动,北京市基本没有什么资源、能源,100%的石油和天然气,98%的煤炭、64%的电力都是依靠外汇的调动,随着人口的增加这些资源、能源的压力越来越大。

第三点,空气质量。北京的空气质量虽然按照二级的标准年年在改善,但随着人们的期望提高,对空气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pm2.5来讲,这个指标是超过了国家标准的一倍,大概是国家标准的二倍,国家标准可能在35微克/立方米,北京大概在60—70微克。空气质量的提升应该说非常艰难,而且pm2.5的不像pm10那么容易治理,这几年来随着河北发展带的建设,上了很多工业项目,所以整个北方的空气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这也是导致整个北京雾霾严重的一个原因。

第四点,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也是非常的不足。很多的污水,城里有50多万方,郊区60多万方的污水直接排到河里,没有经过处理,所以严重影响水体水质。垃圾现在也是,很多垃圾填埋场,有的可能没有用,有的快填满了,新选址比较困难。还有城乡结合部的违法建设有非常的严重,这个事情有待于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也是中央高度关注的,习总书记最近两次作出批示,要求北京要加快推进各项措施把环境建设好。

五、空间布局

北京的空间布局,特别是高端产业,北京在十一五期间确定了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包括朝阳的CBD等等,这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中关村扩区之前它的面积只有472平方公里,但是它创造的价值非常高, GDP占了北京39.8%。未来还要进一步强化这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提升核心辐射带动作用。但也要看到高端产业功能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负面作用,像金融街、CBD都在城里。所以这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同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扩大了北京的城乡和区域交界,市里提出了所谓的“六高四新,六高是刚才的六高,四新就是在北京的东西南北四个远郊选择区域,发展四个新的高端产业功能区,在东边选择的是通州,以通州的银河为中心来建设通州的高端商业区带动整个东部的发展。在西部就是以首钢搬迁为契机,以首钢的厂区包括永定河西边,门头沟门城这一部分,再往南包括丰台打造新首钢高端产业功能区。

北京未来应该形成三个CBD,一个是朝阳的,另外是通州的以银河为中心的CBD,还有一个西部以首钢为中心的西部CBD。这样北京就在长安街延长线上形成三个CBD从而改变北京目前单一中心造成的很多问题。北京仍然是一个单一中心的城市格局,高端资源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区,所以导要形成一个多中心城市规划格局。

另外在北部,怀柔要打造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功能区,这个功能区是三个园区的整合,怀柔的文化是指它和中影集团合作打造影视基地,科技是指它和中科院合作,打造怀柔的科教产业园,包括所谓的绿色印刷,在燕西周边打造生态发展示范区,未来北京要在那里建国家会议中心,20国峰会就可以在那召开。所以怀柔使文化、科技、和这三个功能的整合。在未来将会形成一千亿的产业规模带动整个北部的发展。

在南部,南部十二五规划选择的是丽泽,要打造丽泽金融商业区,在三环内离长安街也不远,它不能很好起到带动郊区发展的作用,所以未来最适合的第四个新区是大兴打造第二领空经济区,从而带动成个南部的发展。这就是北京的未来的高端产业功能区的布局“六高四新”六加四,还有一个加“N”,就是各类产业功能区,部分物流园区、其他的功能区,包括各个区县的功能区,这是在空间布局上。

六、城乡一体化

北京的经济发展的效益在不断提高,政府的效益就是财政收入在快速增长。个人的效益,就是城乡居民收入,这些年城乡居民增长也在10%左右,从2009年开始农民的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所以应该说从2009年开始城乡收入差距开始缩小,这可能是北京走在全国前列的一个重要标志。北京2009年开始城乡差距缩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北京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了政府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持力度,所以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属于政策的调整。如果长期要依靠财政支持的话,这种趋势是很难维持,一定加快推进城镇化,要让更多的农民进城,或者是进入到二、三产业就业,一定要坚持这么一个政策导向。

七、城市建设

为了办奥运会,为了迎接60年的大庆,北京在城镇设施调制方面投资力度非常大,到去年投资接近1800个亿,增长非常快,基础设施在不断的改善。包括污水垃圾的处理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特别是轨道交通几年建设非常快,基本上是两年新增100公里的运营里程,到去年北京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经达到442公里,15年可能会达到661公里,到2020年可能是1000公里。虽然投的快,机动车的保有量也在快速增长,到去年已经达到520万辆。占全市面积不足2%的四环以内,交通的出行量占到55%。北京的问题还是在中心城区,四环之内交通拥堵,主要的原因是北京仍然是一个单一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高端的资源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在本市的建成区里面,集中了全部的中央和市级单位,90%的科研和高校,80%中央和企业,高端资源都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导致了人口也集中在城市中心区,交通流量也主要在城市中心区,郊区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城乡和区域的差距额非常大。

未来北京要实现城乡一体化最主要的任务在哪儿?在农村,大家都去过南方,也出过国。北京的郊区跟南方、广州、上海去比,跟过外比,北京的交通线,远交通线,密云、怀柔、延庆等等跟南方比肯定不如南方的县城,甚至不如南方的一些大的镇,所以发展是相当滞后的。不但是城市建设落后,经济实力也非常落后,远郊出现很多乡镇,不但要跟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甚至要跟中国的平均水平相比都是低的。所以目前来讲,虽然北京的城乡一体化取得了进展,但是进展还是不如人意的,主要原因在哪?体制阶梯有问题。北京必然要调整体制、机制,要发挥好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作用。

在区域上,北京应该说做了很多事情,各个部门、区域反映最多的是两轮大规模的16个区县的调研,北京加强市级统筹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由于目前的这种体制,特别是财政体制,决定了各个区县之间为了发展,特别是为了税源肯定会存在一定的竞争。所以虽然区县功能定位这些年有所进展,但是目前来讲,很多的事情还是进展不如人意。

第二个,北京在推动城乡一体化方面。推动了南城的发展,从2009年到2012年实施了第一阶段的成长行动计划,三年投入了2100个亿,带动全社会投资4500多个亿,应该说随着新机场的发展建设,南城这些年发展很快,跟北城的差距在逐年缩小,前不久刚刚对外公布了第二阶段的成长行动计划,这一阶段的计划应该说它的力度比上一年更大,计划未来三年投入2700个亿,比上一年大概增长28%。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