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升产品的技术价值,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特色产品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生产它的特色技术。同样的资源,同样的产品,技术级别不同,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也截然不同。对于特色产品来说,它起初往往技术含量不高,具有初级产品的特征,但是特色经济的发展绝对不能始终建立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靠科技形成的特色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而科技含量低也是阻碍县域特色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用新的技术更新改造老的生产工艺,推进传统产业技术、产品及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这是特色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技术提高了,生产规模扩大了,特色经济才能真正地造福一方人民。
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扩张力和带动作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需要品牌,企业需要品牌,区域同样需要品牌。以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名牌企业为龙头,作为沟通生产者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可以较好地解决产、供、销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减少市场风险。这不仅有利于把分散的生产者联结成有机整体,提高他们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而且有利于改变生产特色产品的散户和小企业在交易中所处的不利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国际标准强化产品的质量管理、技术创新、营销策划,积极动员全行业共创区域品牌,提升行业形象,提高相关商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力争做到创一个名牌,兴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鼓励、引导企业搞好以名牌产品为核心,名牌优势企业为主体的资本运营,带动其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及平行企业共同发展,促进名牌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夯实区域特色的人才基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地位日益突出,要打造优势产业,关键在于人才。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理念,坚持科教兴县,切实加强科教、人才工作,有针对性地为传统产业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引进和培训适用人才,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突出抓好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劳动者素质。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突出重德才、重政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提高地方党委政府和经济部门、单位班子成员中熟悉经济工作、对经济规律有较深认识的人员比例。要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旗县市党政正职至少任满一届,以更好地克服急功近利和保持政策措施实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特色经济的打造和发展。
六、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服务特色经济的优良环境
在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膨胀中,企业的决策往往带有一定的冲动性,经营活动也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加之市场形势有好有坏,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挤压在所难免,如果不能做好超前谋划和引导,对区域特色经济的健康发展将会形成不利影响。因此,政府部门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除了做好产业总体规划和在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外,还要善于在信息支持、管理咨询、人才培训、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如政府部门可以针对区域特色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分类调查,弄清经营现状、存在的问题、市场形势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及时发布给有关企业,让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参考。还要多听取企业的想法和呼声,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面临的一些重点和深层次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当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引导各方面力量,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县域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政策法规、人文、生态环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