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判影子银行的功过是非
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和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是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问题,而不是影子银行造成的。金融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信用风险补偿服务,是市场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国金融市场需要影子银行支持。
我们评判影子银行发展的功过是非,首先需要对现代金融理论的来龙去脉和客观规律进行分析,需要探究现代金融理论和市场演绎路径,以及彼此间的关系。
现代金融理论是认识金融危机、参与现代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是金融创新的理论源泉。 1952年马科维茨的证券组合选择理论,和1973年布莱克-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为现代金融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经济金融的全球化发展和国际金融创新。这些金融理论和观念的转变,体现了现代金融市场竞争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40年里,美国居民的储蓄率只有10%左右。然而,从1984年开始,本来已经较低的美国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同时,美国居民的绝对储蓄额也自 1992年的 3660亿美元下降到2006年的388亿美元。财富效应、信贷便利性、储蓄率下降和过度负债的危机开始积累。
从美国财富效应和信贷便利性来看,以2006年数据分析,居民的资产以权益类 (股权和房地产所有权)为主,具有高度的市场敏感性。债务资产占比很低,而不受市场价格影响的资产是占比不到10%的存款,与市场价格相关的资产中,房地产占比32.4%,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间接持有的股权占比30%-40%。居民负债主要来自银行的贷款,且不受二级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当时按揭贷款占全部负债的比重达到了73.2%。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金融脱媒导致银行贷款业务由企业逐渐转向居民,居民在房产中所有权比重下降至2006年的52.1%,同时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导致居民负债在全部信用市场工具的占比,由上世纪80年代的30%,升至2006年的52.3%。
在国内外金融市场转型之际,金融界需要针对我国宏观经济金融、利率、汇率、黄金、基金、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和衍生合约等市场发展特点,运用金融技术和现代金融理论,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走势和国内外金融市场走向,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金融理论和市场分析体系,为领导层提供有效的决策咨询建议,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客制化的分析服务。我们需要深入研究金融产品价格的内在演变规律,而不是通过表象的评判来指责金融发展中的问题。
监管部门需要指导投资者并提示风险,引导市场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深刻认识在信用总量主导型市场中,私人资产负债表配置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因为资产对价格的高度敏感性和负债对价格的不敏感性,极易使净值受市场价格波动因素的影响。当资产价格保持平稳或上升的时候,净值会稳定甚至较快增长,因为权益类资产的收益 (资本利得和资产增殖)必定高于债务的利息支出。当资产价格下跌甚至暴跌的时候,权益类资产的资本损失将会增加甚至是剧增,在债务价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净值会下降。资产价格上涨、净值增加、负债增加、消费上升、储蓄下降,正是在这个机制的推动下,形成了居民储蓄率的系统性下降。反之,资产价格暴跌、净值剧降、杠杆率飙升,由此容易引发个体金融风险或系统性风险。由此看来,经济景气与否将形成信用总量的放大和收缩机制,影子银行体系是信用总量放大和缩小的主因。
我国金融市场需要影子银行支持。债券市场需要引入信用风险缓释机制,银行业需要引入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银行业需要稀释和转移低级别的信贷资产,需要通过影子银行寻找风险与价格对等的投资主体,银行等相关投资机构希望通过CRM市场缓释信用风险,并获得风险价格的补偿,以降低信用风险的损失。金融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信用风险补偿服务,是市场发展的永恒主题。当前,政府需要退一步,市场需要进一步,信用风险管理才能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
从银行理财市场来看,理财产品作为投资工具,确实为投资者在存款与股市之间又新增了投资渠道。银监会统计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年平均规模增长接近100%。银行滚动发售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将持续募集的资金与证券、货币市场、票据、信贷资产等工具置入资金池,以动态管理模式保持理财资金来源和理财资金运用的平衡。对银行业管理部门而言,针对期限错配风险,加强资产质量和产品预期收益率等现金流指标的控制,运用动态鞅理论分析模型,参考国际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经济景气等宏观指标、行业景气指标等因素综合分析,及时计算和调整资金池风险系数,流动性风险是能够避免的。目前,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和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是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问题,而不是影子银行造成的。
当前,如果没有影子银行参与我国金融市场化建设,市场化改革就难以提速,无风险利率将扭曲市场化利率报价,并危害其他金融市场,市场基础性建设将受到腐蚀。因此, “错判”甚至“喊杀”中国影子银行,将使中国间接融资比重继续维持上升态势,增加经济或金融运行中的诸多矛盾,扼杀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加剧社会资源配置失衡,增大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加强影子银行机构的管理,扩大业务规模和机构,规范业务现状、特征和功能等管理,政策需要加强引导,发挥影子银行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金融体系的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需要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共存的服务模式,需要存、贷、结与直接融资共存的服务体系,需要建立金融风险配对机制,需要经济金融风险转移机制,需要加速金融风险的市场化建设。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宽松政策背景下,通过发展影子银行来抗衡流动性过剩问题,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