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得下尖锐批评”是一种高境界

“容得下尖锐批评”是一种高境界

急公好义,敢于批评的人,都是忠耿正直之士,献出的是赤胆忠心,给出的是正能量,他们是爱护我党,维护党的健全机体,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的宝贵财富,是值得聆听、值得尊敬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加强民主监督。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此话深得党心深得民心!

什么是“尖锐批评”?简言之,就是一针见血的逆耳之言,不讲情面的真话实话,就是剖骨析髓的灼见真知,去伪指谬的大义疾言。尖锐的批评必然锋芒犀利,不加雕饰,直刺要害,不绕圈子,而且会不看来头,不看势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应 当说,能不能开展批评,尤其是尖锐批评,是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的。在诸般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领导人从内心里确实欢迎批评,在行动上确实容得下尖 锐批评。如果真的如此,批评者就会无所顾忌,有啥说啥,哪怕是难听的、“刺激”的话,也敢摆上桌面,当众直说。反之,如果遇上爱吹不爱批、讳疾忌医的人, 如果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或者是头脑发热、浑身膨胀的人,他会把批评当作对他不尊重,找别扭,以至看作“挑刺”、“攻击”,“别有用心”,“不稳定 因素”,等等,如此这般,谁还会犯颜触怒,自找麻烦?

历 史上那个隋炀帝,自己公然宣称“不喜人谏”,在实际行动中也确实一点批评听不进。据史载,他想劳民伤财到江都游玩,有个叫任宗的大臣劝他别去,他不仅不 听,还把他杀了;有个叫崔民象的臣属,也批评他不该如此,他又把崔民象杀了。谁批评谁丢性命,风险如此之大,谁还愿再来找死?唐太宗说:“隋炀帝暴虐,臣 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是切中了要害的。所以说,领导人真心欢迎批评,认真对待批评,真正把批评当作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真正看作是为了自己 好,为了事业好,为了国家好,从而真正做到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批评的空气才会营造起来。

领 导者能不能欢迎批评,能不能容得下尖锐批评,又决定于领导者的政治追求,思想境界。事实上,只有那些胸怀大局,筹谋大事,站得高,看得远,抛却私念,真正 想把事情办好的人,才会虚怀若谷,从善纳言。上面提到的唐太宗,其实也曾犯糊涂,江山坐稳后,也想外出巡游,还要大修洛阳乾元殿,有位叫张玄素的大臣严历 批评他说,你这这样做是“袭先王之弊”,“甚于炀帝远矣”,把他说得连亡国之君 隋炀帝都不如。这话够狠够尖锐吧!可太宗听了觉得话狠理不错,不仅没生气,还奖他绢帛以表彰其“忠直”。有此雅量,出现魏征这类敢扳龙鳞、犯颜直谏的廷辩 之士就顺理成章了。还有那个女皇帝武则天,也是大度能容。有个叫朱敬则的,竟然上书批评她选调“阳道壮伟”的美男子供她淫乐,如此露骨不堪,可谓剖骨析 髓,毫不留情,她也不认为有辱尊严,反而夸奖说“非卿不闻此言”,竟然给以表扬。唐太宗、武则天都算是古代的大政治家,居高望远,有风度,有雅量,有担 当,说到底,是有见识,有境界,想的是江山社稷,治国安邦,长治久安,是国家大事,天下大事,民生大事,但凡有利于此,不管是顺心,还是逆耳,都能听进 去。这就是思想高度,就是精神境界!有了此等高度此等境界,自然礼贤下士不耻下问,自然大肚能容能容得下尖锐批评!

能 不能开展尖锐批评,除了领导者欢迎批评,还要主动号召和鼓励大家开展批评,尤其要鼓励和奖掖敢于批评的人。事实上,在当前情势下,开展尖锐批评并非易事。 它要求批评者具有公而忘私精神,具有对国家和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舍身求法、为民请命的自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抛却私念,直言是非,大胆批评。倘是事 不关己,明哲保身的人,倘是谋私逐利,疏于公忠的人,便会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道走,甚至明知不对,装聋作哑,以至唯上媚上,曲意逢迎。道理很简 单:良药苦口,颂歌顺耳。喜听奉承的多,闻过则喜者少。加上报喜易得喜,报忧易得忧,大胆批评就更显可贵而难能。历史上,“伍子逢殃”,“比干菹醢”,岳 飞死狱,洚瑞罢官,都是因为秉公怀义、面折廷争而去职殉身。可见,急公好义,敢于批评的人,都是忠耿正直之士,献出的是赤胆忠心,给出的是正能量,他们是 爱护我党,维护党的健全机体,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的宝贵财富,是值得聆听、值得尊敬的人。

领导者能不能容得下尖锐批评,对成败功过关系极大。我党历史上,毛泽东曾经广纳忠言。在延安时期,我党成功实行的“精兵简政”政策,就是采纳民主人士李鼎铭先 生的意见。大生产运动则起因于一位妇女对毛泽东的咒骂和批评。那是一次雷电事故后,那位农妇咒骂说“咋不劈死毛泽东!”毛泽东闻讯,不仅不让对其惩罚,还 请她来征询批评意见,从而了解到农民负担沉重,这才有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它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无疑起了重要作用。反之,毛泽东的晚年耳根渐 闭,以至弄出一个“文革”,后果人人尽知。

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教训都告诉我们:批评是药石,尖锐的批评是治病的手术刀,永远不可丢弃!

(本文作者为著名杂文家,全国杂文协会联谊会组委会主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