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会说“家常话”

干部要会说“家常话”

摘要:做官行政,要动员群众,凝聚力量,引领风气,改造社会,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就是会说“家常话”,即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的话。习近平同志善讲“家常话”的讲话风格,不仅广受中国民众欢迎,也引起海外的高度兴趣和一片好评。

做官行政,要动员群众,凝聚力量,引领风气,改造社会,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就是会说“家常话”,即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的话。

习近平同志上任后第一次公开讲话的开场白说:“大家好!让大家久等了。”一句家常话让人耳目一新,倍感亲切,一下子拉近了领导人与在场记者的距离。在谈到干部形象的重要示范意义时,他打比方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谈到干部要注重个人修养与境界提升时,他用“天天面佛”与“面壁成佛”来诠释;在谈到作风建设时,他说“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在谈到反腐败斗争时,他说“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在谈到军队建设目标时,他说“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言简意赅,明明白白;在谈到必须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时,他运用“鞋子理论”打比方:“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在谈到行动重于空话时,他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句大实话来表述。这些语言,朴实无华,生动形象,凝练扎实,朗朗上口,一无装腔作势、居高临下的官话;二无言之无物、大而无当的空话;三无言必称希腊、照抄照搬的“洋话”;四无穿靴戴帽、陈陈相因的套话,都是“家常话”,所以,让人一听就懂,一听就有兴趣,一听就能记得住。

习近平同志善讲“家常话”的讲话风格,不仅广受中国民众欢迎,也引起海外的高度兴趣和一片好评。美国克莱蒙顿研究所研究员林长盛评论说:“我觉得习近平讲话真有点黄土地的风格,非常坦率,让一般老百姓听得很懂,没有那些大话、官话、空话、虚话,这一方面反映出他一个人的风格,也会反映出他将来的行政风格。”(摘自中国政府创新网)这个评论颇有见地,具有一定代表性。

说“家常话”,也是我党的一个传统。毛泽东同志学识渊博,却注重说话深入浅出,善用俚语村言,讲抗日游击战术时,他形象地说要“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那样来打击敌人,批评那些长而空的八股文章时,他讽刺说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而邓小平同志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是硬道理”,“杀出一条血路来”;江泽民同志的“打得赢,不变质”;胡锦涛同志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等,都早已被大家所熟悉。

然而,现在有些官员却不大会说话,被批评为“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究其原因,是指他们不会讲实事求是的话,不会讲能说服人的话,不会讲与时俱进、有生命力的话,说到底,就是不会讲“家常话”。其工作成效、群众威信也肯定会大打折扣。

或有人说,会说家常话有什么难的,无非家长里短,街谈巷议那些俗语白话。他们没弄明白,出自领导干部之口、为工作需要的,是经过认真改造的、赋予新意的“家常话”,即要用浅显的俚语村言来阐明深刻事理,将掌故文言化为口语去推陈出新,用“下里巴人”的语言来说明“阳春白雪”的道理。要把这样的“家常话”运用纯熟,得心应手,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文风、话风连着党风、政风,牵扯着形象与效率,还真不能小看哩!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