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放之四海而皆准”

慎言“放之四海而皆准”

摘要:这句话,不仅阐明各国发展模式多样化,不能套用同一种模式;也说明世界文明的多样化,不能以一概全。其实这句话十分形而上学,它否定了真理的相对性、时限性;也否定了事物的多样性、特殊性及偶然性。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坦桑尼亚演讲中的一句名言。这句话,不仅阐明各国发展模式多样化,不能套用同一种模式;也说明世界文明的多样化,不能以一概全。

在过去教条主义盛行的年代里,“放之四海而皆准”,已成我们的习惯用语。人们常把各种推崇的主义、思想、原则等,皆冠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语。这种夸大普遍性、绝对性的思维方式,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禁锢人们的思维。

我们提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应慎言“放之四海而皆准”。笔者找到了这句古语的出处,这是出自儒家“五经”中的《礼记》,其第二十四篇“祭义”中,引用了曾子对孝的看法,他认为孝是“塞乎天地”、“横乎四海”的,说:“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这就被人简称为“放之四海而皆准”。

其实这句话十分形而上学,它否定了真理的相对性、时限性;也否定了事物的多样性、特殊性及偶然性。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和接近,是无止境的,从来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我们常言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即使是普遍真理,也不是绝对的,马克思主义还要同具体事物相结合,它也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是永恒不变的。

过去我们把中国革命模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结果事与愿违,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放弃这一做法。如今我们正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同样也绝不是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从不赞成别国照搬模仿。

同样,有些西方国家,把自己的民主模式,人权准则,也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强行别国仿效。这也是错误的。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同国家的特殊性,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而不能以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信条,来左右别人的决定,来僵化自己的思维。

(作者为全国人大原常委)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