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当下的桥梁

历史与当下的桥梁

摘要:作为“我市目前最年轻的国保文物”,武汉长江大桥多少改变了我们对“文物”的看法,也改变着我们与“文物”相处的方式。这个意义上,武汉长江大桥从出生起,就注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它从设计到建设,就已放眼百年。

由国务院印发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在国家文物局官网公布,我市16处文物入选,其中包括56岁的武汉长江大桥,它也由此成为我市目前最年轻的国保文物。

武汉长江大桥,体现着共和国初期建设的巨大成就。随着时间流逝,国家飞跃发展,各种建设成就无比丰富,但武汉长江大桥仍然是耀眼的存在。今天,它是武汉重要的交通枢纽,但承载的已不仅是交通意义,更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荣耀。

常人印象中,56岁的文物,实在吊不起胃口。武汉长江大桥也许是个例外,在进入国保文物名单前,我们早已习惯视之为文物,各种城市宣传中也都少不了它。呼吁大桥进入国家文物名单的声音,这些年一直存在,本报2007年就开始通过报道发起了倡议。

作为“我市目前最年轻的国保文物”,武汉长江大桥多少改变了我们对“文物”的看法,也改变着我们与“文物”相处的方式。我们通常把文物当作历史陈迹,看作死的东西,只是仰视、观瞻的对象,其实不然。文物可以是正在使用的,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如武汉长江大桥每天川流不息。

大桥在第七批国保文物名单中,归类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在该类别中,它是唯一建国之后的建筑。大桥现已56岁,56年来的建设中,我们能够留存的、有价值、有意义、值得呵护与保存的建筑,有多少?人们天然以为,文物只是那些历史遗留的展览品,这正是长期生活经验累积的“偏见”。

此前有报道说,我国建筑平均寿命仅30年,除了建筑质量的问题,剩下的原因就是建筑价值、功能上的短命,以至于无法抵挡浩荡向前的推土机。看来,城市的建设格局、面貌,30年就有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总是要向前看的,并不是要守着一堆旧物永不肯抛弃,但如果推倒多过保留,连建设的眼光都会变得短视。今天能为后代“创造”什么文物?这个角度看,武汉长江大桥作为近现代文物,都已算不得“年轻”了。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不是子曰诗云的酸腐话。历史上的辉煌时代,莫不留下成群文物,映射昔日的荣光。也有一些时代,竟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凭吊、记忆都只能在纸面中,在大地上则失去了见证。过去成为历史,意味着人类的一些活动得到时间的筛选,意味着人们追忆某个时代,会停留关注,而不是按下快进键。这才是历史的厚度,就如历史书本会为某些时代安排更多的页数,重点书写。

今年2月,《武汉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规定:建成50年有一定历史价值就可以挂牌,并改扩建为历史建筑。这个时间设置,其实更多是针对新时代的建筑。此前与现在,我们更看重文物的保护,将来,我们也许会更加看重文物的发掘与“创造”。所谓“创造”,就是以百年眼光,对待当下的建设、发展。这个意义上,武汉长江大桥从出生起,就注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它从设计到建设,就已放眼百年。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