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城镇化重在因地制宜

推进新型城镇化重在因地制宜

摘要: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必经过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实践证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壮大休闲农业,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践证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壮大休闲农业,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必经过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又好又快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如何认识新型城镇化?各地又应怎么推进?笔者谈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城镇化建设将强力拉动经济持续增长。今年2月27日《光明日报》报道,2012年末我国城镇人口71182万,比2011年末增加2103万;乡村人口64222万,减少1434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但总的来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今年3月2日《环球时报》报道称,中国城镇化将在未来10年新增4亿城镇人口,这一过程的资金投入将达到40万亿人民币,人均资金投入达到10万元。这40万亿花出去的过程应催生一大批中小企业,帮助一些已有基础的民营企业发展更快。这组数字说明,城镇化建设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将会带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为改善人民生活面貌做出历史性贡献。

二、核心任务是有序实现人的城镇化。2012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时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人的城镇化不仅是要提高人口构成中城镇人口所占比例,更是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二是人的城镇化更注重质的提高,也就是要让城乡居民过上更加健康优裕的生活;三是人的城镇化更是一种心理认同和融入的过程。聚集的新移居城镇居民要在心理上认同,在情感上找到归宿,逐步加入城镇社会,进入城镇主流,融入城镇生活。

三、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要因地制宜。城镇化不能简单造城。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是基础,解决好农民利益问题是关键。让农民增长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真正实现利民惠民,必须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失地农民的收入比原来高;确保被拆迁的农民住房比原来好;确保解决好养老等相关社会保障问题。近年来,望城区格塘休闲农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壮大休闲农业,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如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自2002年开发以来,已发展成为以农业休闲、乡村旅游为主体的多种产业综合型休闲农业度假区,就业的500名员工中86%来自周边农民,而千龙湖建设和经营也带来了一定的技术流、信息流、资金流,不但提升了周边农民的整体素质,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壮大休闲农业,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一个地方如何利用自身产业优势,探索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子,这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大课题。

(作者单位:湖南千龙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