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国际投行、评级机构、投机机构、国际媒体被指相互配合“看空、做空”中国。有论者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做空中国”第二轮正在悄然酝酿,如果不能尽早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中国恐将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的买单者。
4月27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当前中国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外资主要是通过战略投资者和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等方式投资A股,从目前观察,没有大批卖出迹象,亦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有大量资金通过非常规渠道进出中国市场。
“做空中国”,是否存在?
无视中国经济积极因素的“看空”
4月5日,在香港出席一次投资者会议时,全球最大空头基金公司尼克斯联合基金总裁吉姆·查诺斯(JimChanos)用19页的PPT向投资者解释:为什么他看空、做空中国。
查诺斯认为,唯GDP正使得中国经济出现“杀鸡取卵”的情况。产能过剩情况已经普遍存在于水泥、钢铁、汽车领域。前所未有的固定资产投资使其在GDP的占比居高不下,这使得单位投资回报率递减,负债资产的折旧却在增加。
参与这场会议的投行人士陈志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查诺斯的演讲几乎把所有中国经济的问题都罗列了,包括了过度投资、银行信贷膨胀、影子银行、地方债、房地产泡沫,也涉及了虚假城镇化、贫富差距、腐败蔓延等等方面。”陈志华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查诺斯判断,一旦中国经济出现问题,现有的利益集团就会“树倒猢狲散”。
“查诺斯的团队收集了中国所有的经济金融问题,其目的就是看空中国,但哪个国家没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呢?查诺斯的看法完全忽视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比如说即便算上所有隐性债务,负债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银行的坏账率仍然很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私募基金经理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从全球经济来看,美国和日本经济的表现较好,新兴市场在今年的表现是低于美国市场,所以有些资金是从亚洲、从新兴市场抽回去投资到美国市场和日本市场。”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海外投资者对中国金融市场短期之内是持谨慎态度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