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数据来看,看空某一个国家往往是与资本大量外流相关的,4月以来,人民币非但没有因为所谓的“资本外流”而出现贬值、外流,反而升值,这恰恰说明,海外资本对于中国市场抱有乐观态度。
事实上,很多看似很严重的问题往往会被海外投资者所高估,以地方融资平台为例。4月25日,交通银行公布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该行地方融资平台领域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02%。显而易见,某些海外投资机构希望集合所有负面消息,夸大其词的目的是让市场产生“做空”中国的羊群效应。
据了解,以查诺斯为代表的全球基金经理们,在过去两个月里抛售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中国股票,与国际评级机构“一唱一和”。
进入4月,作为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发布的一份题为《我们是否知道中国将何时为其经济刺激政策承担成本?》的报告,称中国不得不为经济刺激政策付出代价,目前的问题是“何时”与“怎样付出代价”。
无独有偶,4月9日,作为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宣布,将中国的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降至A+,这是中国主权信用评级1999年以来首次被一家大型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作为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维持中国政府债券的“Aa3”评级,但同时将评级展望从正面转为稳定。
“做空唱多”?
据市场传闻,正当标普和惠誉纷纷“唱空”中国之时,查诺斯选择在香港市场大举做空内地建筑业相关股票及矿业、银行业股票,这可能仅仅是某些机构的短期看法,或许无法代表大势。进入4月下旬,无论是香港恒生指数还是H股都走出了摆脱内地A股市场的反弹行情,足以说明希望利用“做空”言论影响市场大趋势的行为已难以为继。
不过,李晶认为,中国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不尽如人意,中国重工业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表现欠佳,特别是钢铁、造船业,这也会影响到整个大势的表现。
令人不可理解的则是银行股的表现,据港交所披露,农业银行4月17日遭美资大型基金TheCapitalGroup场内减持1亿股H股,套现3.422亿港元,持该股多头头寸比例由11.24%降至10.91%。摩根大通和花旗也被披露在4月12日,分别减持了4236万股及9259万股农行H股。
这意味着在此轮“做空”中国概念股的浪潮中,不但有海外基金的身影,连投行也参与其中,以摩根大通为代表的则选择了“做空唱多”的策略。李晶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一反常态”地认为,最好的利润表现还是银行业,现在银行股票是非常非常便宜的,市盈率只有五六倍,而市净率价值也就是1倍左右。
此外,李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中国投资的人是各种各样的人,公司跟投资者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基地,它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是长线的,还是踊跃投资的,未来的数量还是在增加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