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率先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思考(2)

江苏率先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思考(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希望江苏按照“两个率先”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并在“两个率先”内涵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标杆。率先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中央对江苏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也是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必然选择和紧迫任务。

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超越了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等传统理念,着眼于修正工业文明弊端,着眼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长远发展、永续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属性。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同向同行、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江苏率先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浓墨重彩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新篇章。

 

率先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路径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率先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统筹规划推进,需要全社会重视和参与、积极探索其科学的路径。

确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自然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有其自身运行规律。人们对自然的损害就是损害人类自身,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我们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和道德规范,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摒弃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和做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在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资源,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着力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产业化,是率先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战略任务。要综合考虑江苏的产业基础和环境资源状况,科学考量生态环境成本和代价,确立符合省情特点、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产业政策和发展导向。坚持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两高两低”产业,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加快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同时,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以资源高效利用为关键,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在节约集约利用上做文章,在提高产出效益上下功夫,大幅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综合利用效益。

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的期待——让江苏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的需求既包括物质文化需求,也包括对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期盼,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优美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下决心解决好饮用水安全、空气和土壤等突出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加强重点水域污染治理,强化饮用水源地管理和保护,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加大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力度,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切实减少灰霾污染。深入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疏浚整治城乡河道,努力实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积极推进“绿色江苏”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使大江南北的天更蓝、城镇乡村的地更绿、江河湖海的水更清,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健全制度、完善政策、强化执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核心是加强建设,关键要形成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增加生态文明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管理制度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重视运用市场化的办法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加强区域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污染责任保险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管理和执法机制,完善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健全社会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鼓励和引导公众珍爱自然、保护生态、合理消费,在人人参与、共建共享中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作者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