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的文明担当(2)

中国崛起的文明担当(2)

摘要:● 摈弃欧洲价值即为普世价值的“欧洲中心论”,还原欧洲文明作为地区性文明形态、欧盟作为地区一体化的独特性而非普世性,成为欧洲文明复兴的希望。● 改造我们的欧洲文明观,要求复兴中华原生文明、推动中华文明转型、引领人类文明转型、创新。

不妨从反思西方文明起步

2011年10月我参加首届柏林外交政策论坛,因为是唯一中国与会者,特邀在午餐会上发言。我发言前问与会者:“为何在欧洲大国里德国人对华态度最为消极而德国与中国经济关系最为密切?我今天穿的青年装源自普鲁士军服,我的国名——人民、共和国都是欧洲概念,我信仰的马克思是德国人,都是你的,怎么还觉得中国是威胁啊?!”

会后,《苏黎世报》记者在宾馆大堂私下对我说:“为何西方人还主张中国威胁论?根本原因是我们搞不定中国啊。搞不定才感到对方是威胁嘛,能把握的东西人们内心就没有恐惧感。”

从这一故事中我产生三大疑问:

其一,我们学习西方,没得要领?学歪了?!怎么与西方接轨却不让西方放心!只能说,鸦片战争以来,出于救亡图存的需要,我们学习的西方并非正统西方,并非西方文明精髓?!中国历史太悠久,借古讽今的传统使得我们不断反思自身文明,但鲜于反思西方文明。其结果,我们的思维方式仍然受制于中国化的当代欧洲,时代化的欧洲文明。

其二,西方为何搞不定中国?展开世界地图,欧洲人自豪其文明征服全球。然而,事实上唯独没能包括中国,这种自豪感因此受到挫败。中华文明是古老文明中仅有未被其殖民的:只是沿海地区被西方政治殖民,文明未被西方征服,故此近来以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念长盛不衰。

其三,西方为何搞不懂中国?西方不仅搞不定,也搞不懂中国——戴高乐曾经说过:中国是比历史还要悠久的国家。西方人也一直在问“你们中国人不信仰上帝,怎么没有垮啊?”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看欧洲、看中国,再反思中欧关系,将其置于东西方大融合的历史背景,这就超越了从欧洲到中国,或从中国到欧洲的双边视角,避免了欧洲观作为中国观折射的狭隘。

“三五困境”:欧洲文明之痛

今天欧洲面临的问题并非欧债危机本身,而是欧洲文明之痛。深入地剖析债务危机,我们发现欧洲有“三五困境”:

(一)50年困境:欧洲一体化再反思

从海上扩张走向大陆内部整合,数百年来形成的海洋文明在大陆继续,导致一体化之踵。欧盟其成立本身就是欧洲海洋文明衰落的产物。我们以前过于强调欧盟的成立是欧洲联合自强、成为世界一极的产物,忽视了其消极被动一面,原因就是缺乏人类文明史观。

与其说是欧洲一体化实现了欧洲和平,倒不如说避免了战争——欧盟并非为和平而设计,而是为避免战争而设计。欧盟是欧洲文明的当代最伟大成就。欧盟只为避免最坏而非追求最好的说法,与我们将其作为地区一体化的理想模式大异其趣。这也提醒我们,学习和借鉴欧洲文明,不仅仅着眼于欧洲文明的成熟形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成熟的就是要走下坡路并将遭淘汰的——而是重点关注欧洲文明中将引领人类文明转型的嫩芽。

其二是进程反思:欧洲一体化为何财政、货币联盟不能一步到位,直接导致欧债危机爆发?因为欧洲的民主使得它不可能一步到位,于是欧元设计者原来就指望通过不可避免的危机推动财政、货币政策的统一,而这已为欧债危机后的情形所证实。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如欧债危机折射的,是“三分经济七分政治”。因为欧元的诞生就是东西德统一后的德国为取信于欧洲而以欧元区经济熨平德国经济的产物,是个早产儿、政治催熟品,违反了经济自身发展规律。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