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信访系统官员确认称,自今年3月至今,暂未收到国家信访局关于各省(市、区)“非正常上访”人次数的排名表。但是否以后将永久取消这一排名表,目前尚不知情。与此同时,长沙等地已经开始取消信访考核与排名。
信访排名始于2005年5月1日。《信访条例》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以何种方式通报?一般为“非正常上访”人次数排名。
信访排名的制度设计不无善意,通过“晒”排名使地方官员努力做群众工作,使矛盾消弭于基层之中。遗憾的是,信访排名客观上却造成了异化。信访责任追究机制,从乡镇到县市,再到省级,一级压一级,最终演变为上级对基层低信访指标甚至零信访指标的硬性要求。
一些地方为了避免排名落后,减少上访人数,不是积极化解矛盾,而是首先想怎么“捂盖子”、 “家丑不外扬”。当无法捂住盖子时,甚至非法动用行政力量截访,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被精神病”近年来成为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信访冲突中的侵权行为不无关系。可以说,基层的实际操作,与制度设计的初衷,越来越背道而驰。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公民上访,是权利自由,本应只有诉求是否合理与属实,是否得到有关部门的及时协调解决之分。
今年4月,国务院强调“提高信访事项办结率,妥善化解信访积案,深入推进以市县为重点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加大从政策层面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力度,深入推进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取消信访排名,群众依法信访,社会依法维稳,政府依法行政,上访者不受截访之苦,矛盾能得到及时化解,信访工作就步入了良性循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