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年轻干部破格提拔的“大背景”和“小环节”
荆州市委组织部新闻发言人就网上热议的“江陵县26岁女常委”作出回应,范洁同志的提拔任用符合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规定,程序规范,群众公认度较高。程序是否规范,群众公认度是否高,自有“官方说法”,但是,从网友讨论的情况来看,网友对这种“规范程序”认同较低,对范洁同志本身的公认度也不高。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网友”都觉得是如此。有评论指出,对于范洁同志“四年四连升”的事件,既要看大背景,又要看小环节。我们不妨也逐一来看一看。
什么是年轻干部“破格”提拔的大背景?这个大背景要先看历史背景。提拔年轻干部在我国也不是什么新奇事情。早在改革初期,小平同志就大力推动党政干部的年轻化,这对终结我国领导干部的终身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此以后,我国的干部选拔机制逐渐完善成型,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得到提拔,开创了国家发展的新时期。据说,范洁“四年四连升”事件的大背景是“年轻干部成长工程”,而这个工程的大背景则是“干部结构老化”,这就让人迷惑了,“干部结果老化”是在什么背景下的老化?这是什么样的选拔机制导致的?责任人又在哪里呢?
其实,关于年轻干部的培养各省都有,对年轻干部的破格提拔也偶尔有之。但是,各省普遍的做法要么是将年轻干部下放基层,要么就让年轻干部做“拆迁”一类的“苦差事”,这种锻炼没有任何人质疑。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就有点意思了,所谓“工程”就是“集中选拔一批70后80后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县、乡党政班子正职或重点岗位培养锻炼”,说白一点,就是在几年时间内弄一批年轻人当市长,当县长。我们常说,“忠臣孝子”,恐怕这个“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同前一段火热的“孝子工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问“工程”之下,德才兼备,程序规范,群众认可尚值几价?怎么避免“工程”执行者,为了完成“工程”而将程序“被规范”,将群众“被认可”?
接下来我们谈谈年轻干部“破格”提拔的小环节。据说范洁的“四年四连升”经历了公开招考、组织筛选、民主推荐、换届考察、差额选举等程序环节,显然,这次“四年四连升”事件的小环节就是指“程序”。既然我们的程序和小环节是如此的“公开透明、群众公认”,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网友质疑呢?是因为范洁是年轻同志?我看也不见得,网友为什么不质疑同为80后的人民大学博导曹睿,不质疑暨南大学博导陈填烽?这是因为当博导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并且他们的学识和能力又明摆在那里。网友为什么也不质疑47岁当总统的奥巴马?这是因为他是通过公开透明并且公认的选举程序,被老百姓选举产生的。
范洁或许真的很有能力,破格提拔她也真的很“符合程序”,但是问题在于民众根本不认同这套程序。有人会说,评博导的程序和当县委常委的程序是风马年的事情,美国跟我国也是截然不同的体制,也没有可比性,的确如此。但是,不管是什么程序,都必须经得起质疑,要有一个普遍的共识。不达成这种共识,“程序规范”和“群众认可”就永远只能是“官方说法”。这好比是将自身用茧封闭,你说你的“规范”和“公认”,我继续我的质疑。
年轻人不是不能提拔,年轻漂亮的女同志也不是不能当县委常委,当统战部长,关键在于要通过普遍公认的干部提拔程序。表面上看,碰见年轻干部的破格提拔,网友怀疑的是否有潜规则,是否是“官二代”、“富二代”等,实质上体现的是民众对官方“公正”的选拔程序失去了信心。
荆州市委组织部的辟谣有作用吗?或许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制定老百姓真正认同的程序,不能达成官民统一的共识,这种对“破格提拔”的质疑,将会继续。而每一次的质疑,都是在政府“公信力”的伤口上散了一把盐。
【启示与思考】
近年来,我们看到一个现象:随着公开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力度的加大,因为被组织信任与重视,有相当一部分的年轻小伙子得到了更好的施展能力的舞台,这些说明了我们在领导干部任用选拔上的创新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与之相对应的着,就是民众对“年轻官员”的质疑声不断上涨,这些说明了啥?
首先必须承认,大胆选拔任用年轻干部是好事,重用贤才,确实也要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选拔任用年轻领导干部这样的做法使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走上了更重要的岗位,能够发挥更好的水平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组织人事工作注入了活力。但关键在于,既能破得了“格”,又能经得起质疑,才是用人的高境界。
当下,“不怕干部年轻,就怕暗箱操作”的社会心理十分突出。公众不是不能接受年轻干部,而是不能接受“神秘化”的年轻干部。应该说,这种心理非常正常,由此心理衍生的质疑精神也无可指责。在越来越强调信息公开、用人公正的当下,不可错误地认为质疑“最年轻干部”,是网民大惊小怪、没事找事、没话找话。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江西省社联副主席吴永明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理性平和地看待网民的质疑。他说,今年是换届年,省、市、县、乡四级党政领导集中换届,网民关注年轻干部包括年轻女干部,表明社会对党政领导换届工作的重视,是对用人唯才、用人唯贤的期待。这是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体现。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加强群众监督,这是政治文明的要求。干部选拔任用和信息发布应更加透明、及时。对于质疑,当地有关部门要有正面回应,把为什么选拔某位干部、某位年轻干部比其他干部多了哪些优势向群众讲清楚,是分内之责,理应常态化,不可推脱和敷衍了事。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