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希望—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有感(2)

让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希望—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有感(2)

“看到更多的希望”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成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已使许多农村孩子改变命运,有的还成为方方面面的拔尖人物,如政治家里的李大钊、瞿秋白,将领里的许光达、刘亚楼,学者里的翦伯赞、季羡林,作家里的莫言、路遥、贾平凹,科学家里的李四光、陈章良、艺术家里的宋祖英、郭晓冬、戴玉强,企业家里的梁稳根、俞敏洪等,就是其杰出代表,其中多数人都有重点院校学习经历,这也是他们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时下,虽经过多年的城镇化改革,我国目前农村考生仍占50%以上,但由于城市孩子的成才途径和通道要大大多于农村孩子,由于一些重点大学对农村孩子的忽略,不仅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也不利于农村优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这样造成的结果势必是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成才的比例就越低,而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必须看到,农村孩子中历来藏龙卧虎,人才济济,他们吃苦耐劳,朴实勤恳,聪明好学,如果能接受高水平的现代教育,那就会如虎添翼,一飞冲天,我们的人才榜上就会出现更多的季羡林、李四光、梁稳根,我们的事业就会发展得更好。

“看到更多的希望”才能使人感到公平,进而更热爱国家,感谢社会,形成更多正能量。一些人的对社会不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不公平,教育不公就是其中之一。教育不公包括起点不公、过程不公、结果不公三个方面,重点高校里农村学生与城里学生的悬殊比例,向我们展现的就是教育的结果不公。这种不公平的结果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那些受到教育不公的农村考生,往往会对社会产生抵触心理,感受不到国家对自己的关爱,久而久之,个别的甚至会成为负能量。国务院此次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举措,就是在努力探索和尝试建立一个尽可能公平的教育环境,尽量使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享受同样的条件和待遇,如果能做到这样,不论是谁考不上重点大学,也不会有怨言。要做到这一切,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已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希望能坚持下去,扩大战果,取得经验,“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让一切努力工作学习的人都看到希望,让公正公平的太阳照耀在每个人身上!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