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辽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第二季度好于第一季度。但经济下行压力仍大,企稳上升势头不够强劲、基础不够牢固。我们要掌控经济发展主动权,抓紧抓好工作落实,力促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一)
2012年辽宁GDP总量增至2.4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这既是量的增多,更是质的飞跃。辽宁这个经济体不再是我们以往熟悉的那个经济体,推动这个“新”经济体发展要有新的考量。
要看到经济发展的格局在变。按世行新调整的标准,辽宁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区间。实现持续跨越攀升,根本在于向自主创新转型。自主创新不仅密切影响而且日益决定经济发展大局。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率,根本在于突出创新项目,增加研发投入。创新项目即使有风险,对投资仍有最强吸引力。
要看到经济发展的风向在变。投入1元产出1元不行了,投入1元要产出2元、3元、4元、5元。东西要比过去多,还要比过去好、精、巧。拼资源、拼消耗已经不可取,“拼速度”已经过时,越来越要求实现速度快、结构优、质量好、效益高的协调均衡发展。
要看到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变。过去产能弱,似乎“外需无限”,有出口就能过得下去。现在产能上来了,外需并未变大,内需和消费是经济发展之本的地位作用就突显出来。内需拉动和消费拉动说到底是增加就业、提高收入。老百姓钱包越鼓、心气越高,内需和消费贡献率就越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越强,就越能进入良性循环。
(二)
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是发展的新腾跃点,也意味着我们面临一个发展的大台阶。这个大台阶我们上不上?怎么上?现在正是抉择的节骨眼。
首先明确,我们一定要上这个大台阶。严峻复杂的形势不容我们再像过去那样实现高速增长,但我们完全能够适应形势的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瞄准东部和全国先进水平,确保实现今年和“十二五”发展目标,我们绝不动摇。
其次明确,我们有条件有办法上这个大台阶。辽宁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以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就能把优势变为良好发展态势,实现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优。
(三)
英雄造时势,事在人为。说一千道一万,最终看工作落实、靠工作落实。
抓好落实,才有结果,才有成果。要向落实要发展、要质量、要效益、要速度。对工作落实一定要有考核、有评价、有检查、有监督,落到人头上。抓好落实是一种政治态度,是一份历史责任,是领导水平执政能力的体现,是优良作风和政德官德的彰显。要在抓落实中考察、培养、选拔干部,真正树立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真干假干不一样的正确导向。切忌空喊口号、不抓落实,不可形式主义作秀造势。
要把工作思路转化为具体工作套路。投资怎么到位,项目怎么确保,产业怎么发展,园区怎么建设,消费怎么扩大,居民购买力怎么提升,债务风险怎么预防,都要认真细致“做功课”、“交作业”。切忌心浮气躁、大而化之,不可讲思路一讲一大套,办具体事一件办不成。
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振兴发展新路子,上上下下对这条新路子已经形成共识,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把正确的发展思路、举措和任务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换届不能换路,一张蓝图要绘到底。切忌“新人”不理“旧事”,不可动不动“翻盘子”造成浪费贻误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