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职能须破几道坚硬的“门”

转变职能须破几道坚硬的“门”

摘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被国务院领导称为一场“攻坚战”。现实中,形容一个部门是“肥差”还是“清水衙门”,往往和该部门的权力大小有关,不难想象,“权钱交易”已经不再是“个案”。

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被国务院领导称为一场“攻坚战”。一些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呼吁,这场“攻坚战”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要打破三道坚硬的“门”。

第一道是“官僚门”。“官本位”思想仍在今天不少官员身上有所表现。尤其一些基层部门,官不大僚不小。在基层经常看到,领导总是被服务的对象,身边总有递烟的、挡酒的、开门的、让座的,下雨天还有打伞的。“官就是管”,有一些领导还热衷于视察企业。一家大型企业负责人说,因为企业能给当地官员脸上贴金,每年政府都要领着几十批人来参观。

有基层官员透露,“你有钱、我有权”是一些官员面对企业时普遍抱有的心理。西部一家企业负责人说,要找政府办事,不论事多小,都非得要经理级别的人亲自去不成,否则有关部门认为“不给面子”。有时候经理忙,派部下到政府部门办事,有关人员就不接待。要让有关部门“放出权力”,也就意味着要放弃被企业“前呼后拥”的生活。

权力错位还造成对权力的热衷,从每年公务员报考的热门部门就能看出来。政府的一些“实权部门”在招考时,报考比例经常“千里挑一”、“万里挑一”。而气象局等一些典型的“服务部门”的报考人数常常达不到开考比例。

第二道是“利益链门”。一位曾当过县发改委主任的企业负责人说,一家企业在审批过程中,要做各种“可行性研究”一类的评审、报告、建议书,每一项花销都不菲。其中的一些评审机构和政府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做“环境影响评价”的公司中就有环保部门的下属单位。如果企业不在这些“掌权单位”指定的专门机构审核,所做可行性研究或评估即使再详细、再具体、再合乎要求、再具有资质,也甭想通过。

业内人士透露,围绕政府手中的权力,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些产业和“或明或暗”的利益链条。企业最渴望政府放的权,往往就是这些利益既得者手中的蛋糕。

第三道是“权力寻租门”。盘点近年来发生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权力越大、越集中的地方,往往也是腐败案的高发区。尽管中央连年加大对腐败案的查处力度,但总是有心存侥幸者试探“雷区”。一家煤炭企业的负责人说,“跑项目”盖上百个公章的背后,除了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的惯性之外,更多是摆得上桌面、摆不上桌面的利益瓜葛。

现实中,形容一个部门是“肥差”还是“清水衙门”,往往和该部门的权力大小有关,不难想象,“权钱交易”已经不再是“个案”。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权力总是能以比较容易的方式就找到寻租对象。难怪一些基层官员坦言,只要手里的公章还是“摇钱树”,就很难有部门会主动放权。(新华社记者刘军 吴献 林超)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