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户籍歧视才有城市和谐

破除户籍歧视才有城市和谐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北上广”在体现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竞争力排名”中表现不佳。蓝皮书指出,在287个排名城市中,户籍完全开放的仅有4个,很多城市户籍歧视严重,外地人、农民工与当地居民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均等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此前,“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广”的论题曾引发热议,“欲走还留,纠结其中,离开之后又分外想念”的情愫折射出扎根“北上广”的热度和难度。但占尽资源优势的“北上广”,并非很多人想象得那般美好,户籍歧视带来的机会不平等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对于一个社会的进步,个体权益的实现程度是一个重要的评价维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关注经济硬指标,更要关注大众的切身感受。如果流动人口对城市社会的适应存在诸多障碍,就要充分估计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困难,着力实现从城乡分割到城乡融合的转变。尤其是“北上广”这样的国际性都市,更需要采取切实的措施破除户籍歧视,积极推进“人的城镇化”进程。

有歧视存在的城市终将失去竞争力,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事实上,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在定居城市的意愿和能力方面也有明显的分化,尽管年轻的外来人口呈现出强烈的定居城市的意愿,但受教育状况、就业类型和稳定性、家庭收入,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类型都影响到他们在流入地城市定居的意愿和能力。不难看出,解决外来人口的社会认同和城市融入问题,除了制度建设外,还要充分估计他们在融入城市过程中的具体困难,采取更加综合的措施,调动全社会力量的支持,缩短他们城市化的过程。

长远来看,要实现流动人口的安居乐业,必须建设好乡村,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文明向农村延伸,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就地转移。如果乡村建设搞好了,农村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城镇化”,农民自然而然地市民化,就不至于出现“城市病”和“农村病”了。只有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交往机会增加、社会差异缩小,城乡社会才会实现和谐。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