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思考的问题

中国应思考的问题

中国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在经济改革的相当一个时期,并没有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提出这个问题,着手抓这个问题,并对世界各大国有关这一问题加以研究。应该说,到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是粗放型的。拿能源消耗来讲,我国单位GDP能耗目前是世界水平的2.2倍、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另据报道,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成本很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们付出了过多的资源能源成本,从现在看到的资料来说,我们用了占世界总量50%左右的煤、水泥、钢铁和10%左右的石油、天然气,支撑了8%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创造了占世界GDP总量7%左右这样一个经济成就;二是我们的环境被严重污染了,这个事实有目共睹;三是劳动力价格被过分压低了,消费严重不足,劳动报酬所占比重严重偏低。”可见,在转变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样才能提高经济素质,提高经济的竞争力,才能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拉动经济增长不能片面地通过加速出口增长来实现,而必须走扩大内需为主的道路。这次金融危机使中国进一步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迫切性,如果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改变,要保证中国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中国已把改变发展模式作为“十二五”改革的主线。在中国扩大内需的潜力很大。中国居民消费率1952年为69%,1978年降为45%,2008年进一步降至35.3%。而2008年美国居民消费为 70.1%,印度为 54.7%,目前世界上居民消费力平均在50%上下,只有中国低到35%的水平。

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都离不开深化改革,必须有体制机制性做保证。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开幕式上的致词中指出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理顺体制机制,难点是调整利益格局,解决办法从根本上要靠改革创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未来的关键抉择。因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是一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中国30多年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三:腐败、垄断与贫富差距拉大。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解决问题的途径应该是:政治体制民主化改革进程应加快;垄断部门应走向市场化,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舆论监督实现社会化。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亦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去解决。改革是革命,是一个不断进行的革命。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历史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我党面临以下极其复杂的局面:体制改革要深化;社会经济发展要现代化;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急剧与重大的变动;各阶层、地区与部门间的利益分配急需调整;在过去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日渐突出,这必须也只能通过进一步改革才能得以解决。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经济改革的同时,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说,共产党在领导广大人民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主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思想、理论的先进性,才能代表先进思想。

必须通过体制改革完成转型才能达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国家在转型过程中,要集中解决以下七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问题:政治民主化,成为法治国家;从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即经济市场化;转变落后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科技进步,即要成为创新型经济;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转变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即实现人的现代化;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开放型国家,处理好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解决以上问题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家现代化。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