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工业、商业、服务业和城镇没机会,倒也罢了。可是这些年“招工难”遍及大江南北,产业界“人工成本上升过急”的呼声四起,又是什么情况?笔者之见,想要得到一个大体上架得起来的分析框架,怕要到农村改革留下的尾巴,特别是土地粘着农民不让利落流转的制度层面,去寻找更合理的解释。
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确权到户,长久不变——不得按人口变动调整土地——意在减免承包土地上无尽的债务,为更大规模的要素流动、转让、重组、再利用创造条件。这是包产到户改革的继续,也是比包产到户更为深刻的改革。拿不下此役,拖泥带水的土地制度必有拖泥带水的城镇化。我们再讨论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