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建立并不断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是深化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活力选才用人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国内外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形势,为了更好实现中国梦,提出的组织人事和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组织部门及其系统服务科学发展,把优秀合适的人才凝集到党的伟大事业中来,在合适的职(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的根本职责。
但是,在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测评环节上仍缺乏应有的科学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竞争性选拔的职位分析针对性不强、笔试面试的命题科学化水平还不够高、考试测评手段不够丰富和考官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总结其成因:一是针对“干什么”还不够明确。对竞争性选拔目标单位和职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特点和工作需要研究分析还不够深入,职位描述停留在领导能力素质的普遍性要求上,针对职位的个性化需求分析不够清晰细致;二是针对“考什么”还不够详实具体。针对不同级别的干部选拔的试题命制多采用从通用题库中抽取或临时组织专家命制。题库抽取的试题一般是公共题目,考察的是干部的基本能力素质。而临时组织专家命制试题,时间紧,往往缺乏针对性;三是考试测评手段不够丰富。面试主要采取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还未将情景模拟、公文筐测试、心理测试等先进测评手段有效引入面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试测评的科学性、准确性;四是考官队伍构成多为组织人事系统干部,面还不够宽,专业化水平还不高,考官临时选择的随意性比较大,考前培训不够细致,考官对面试要求的理解不同,评判标准掌握不统一,造成面试质量不高。
科学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需要做好六个“优化”。
一是优化选拔的职位分析。职位分析是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基础环节,科学进行职位分析就是要加强对目标单位和职位的了解,掌握翔实的信息素材。制作职位标准说明书,要从职位概述、职位职责、职位权限、业绩评价指标、工作内外部关系、任职条件和资格等方面进行细化,明确职位对干部的综合素质、性格特点、年龄界限等基本要求,并以此作为试题命制、面试考评的依据,突出人岗相适原则。为适岗评价打好基础,增强竞争性选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优化考试测评的内容。首先要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把职位所需的核心素质能力体现到考试测评中,精心选择测试点,命题时做到“一类一卷,量身定做”。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实际能力,认真研究考试内容,强化实践性试题,弱化知识性试题。突出测试应试者解决工作实际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测试应试者在领导能力和胜任特征等方面与选拔职位的匹配程度,努力做到“干得好不用复习也能考得好,干不好复习了也考不好”。其次在命题的形式上要把客观题的知识点转化为工作实际的运用,增强其实践性。竞争性选拔干部考试的命题要测试应试者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测试的标准化和差异化,实现从考知识向考能力、考素质转变。
三是优化考试测评的方法。首先要组织专家开展考试测评技术的科研开发,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运用现代人才素质测评技术,提高考试测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创新考试测评载体,积极探索,根据选拔干部的范围、层次,灵活运用笔试、(半)结构化面试、案例分析、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试、角色扮演、领导特质测试等多种测评方式。尤其在面试环节,要探索实行面试“大评委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基层代表、目标职位所在单位的干部群众及服务对象全程旁听,并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赋予一定权重计入面试成绩。再次要科学分配笔试和面试的成绩权重,避免偏重笔试或面试单方面成绩、能力差异明显的情况。
四是优化命题和考官队伍。命题专家队伍建设关系到测试试题的质量。针对新形势,领导工作实践也要不断创新,根据选拔职位的工作实际需要命题,是提高试题质量的关键之举。因此,为适应竞争性选拔干部命题工作常态化的新形势,要结合本地实际,建设一支行业分布广、专业结构合理、社会认可度高的命题专家队伍,重视吸收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意见,注重试题命制后期处理和论证,实现笔试、面试试题的衔接互补,切实提高命题科学化水平。同时要优化考官队伍,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考官骨干队伍。以有丰富领导工作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熟悉干部工作的组织人事干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面试考官的骨干力量;二要推广专家评委以外的群众代表作评委,既优化了考官队伍,又能直接参与面试监督;三要加强面试考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要放宽视野,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拔考官人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面试考官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建议考虑试行考官异地交流制度,增强面试评判的客观公正性。
五是优化测评与考察权重。要合理确定考察环节权重,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与群众公认情况,防止单凭考试测评取人,防止误用那些夸夸其谈的“马谡”。要加大对干部“德”的考察力度,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注重对干部“工作圈子”和“生活圈子”进行了解考察,对近几年工作岗位变动的,应进行延伸考察。要对考察对象的实绩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分析其工作思路、工作投入和工作成效。同时要加强对异地应试者考察工作的研究,建议由上级组织部门协调,要求异地考生所在地组织部门认真配合用人单位进行考察,对其所提供的考生基本情况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努力考准考实异地考生的德才表现和党风廉政情况,以供用人部门参考。
六是优化测评的组织监督。在竞争性选拔干部笔试环节必须让纪委、监察的代表参与命题、取卷、护卷、判卷和严格考场考纲考纪的笔试全过程;在面试环节除了要和笔试一样的要求外,还要让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和干部群众代表甚至新闻媒体记者参与面试全过程;在考察考核环节要进行考核预告、扩大考核参加对象,将考核结果公开;在拟任用公示环节要将拟用名单在新闻媒体以及拟用单位公示,接受广大干部群众们进一步核验和监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