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亡羊补牢”,少点“自我贴金”

多些“亡羊补牢”,少点“自我贴金”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8日在其官方网站的信息公开一栏,公布2012年1月发生的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称该事件“是我国镉污染事件处置史上的一个奇迹。”(中新网柳州6月12日电)  2012年1月20日,媒体报道广西龙江河出现重金属超标,并引起下游居民恐慌,柳州市出现市民全城抢购瓶装水现象。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8日在其官方网站的信息公开一栏,公布2012年1月发生的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称该事件“是我国镉污染事件处置史上的一个奇迹。”(中新网柳州6月12日电)

2012年1月20日,媒体报道广西龙江河出现重金属超标,并引起下游居民恐慌,柳州市出现市民全城抢购瓶装水现象。后经媒体大量报道,环保部门及事发地政府才不断公布污染情况,镉污染从最初公布的超标3倍逐步公布到超标80多倍。虽然现在广西环保厅的文件中已删除“是我国镉污染事件处置史上的一个奇迹”等语句,但曾因污染事故信息不公开而备受媒体和公众诟病的广西环保部门,时隔一年多时间,硬是将“负面新闻写成了正面报道”,很让人担心这种习惯于“坏事变好事”的事故处理思维,会引发更多的环境污染事件。道理很简单,一个“时刻不忘歌功颂德”的环保部门,会认真担负起其环保监察的职责吗?会认真探究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真实原因吗?会严格追查污染环境的当事人吗?

这种“坏事变好事”的思维,往小处说是玩文字游戏,类似于把“屡战屡败”修饰成“屡败屡战”;往大处说是糊弄公众、欺骗舆论、蒙蔽上级。遗憾的是,类似“坏事变好事”的操作思路,现在俨然已成某些部门应对事故的习惯套路。最新的一起,是前几天吉林省卫生厅将“6·3”火灾事故新闻发布会变成了感谢会,刻意回避公众最为关注的事故原因及责任认定等焦点问题。一件件原本该拷问有关部门失职的事件,转变成给他们脸面贴金的感人故事。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坏事确实可以变成好事,就拿各种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来说,它们的价值在于我们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亡羊补牢,避免同类事故的再度发生。如果只想着事故处理中的“种种奇迹”,自然很难绷紧防范事故的弦,也就很难拧紧防范事故的安全阀。因此,类似上文所提的“奇迹”,还是越少越好。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