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绝不能以放权为导向(2)

改革绝不能以放权为导向(2)

罗思义:(笑)无关逻辑,个人选择,我们还是吃各自认同的食物好了。不过我很喜欢中餐。

观察者网:能否介绍一下您应对网上舆论的经验?在应对西方媒体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吗?

罗思义:我想政府应该积极应对网络舆论压力。在面对许多实际上源于西方国家的压力时,政府的表现太弱了。我虽然不懂中文,但依然努力地参与中国网络空间的讨论。我刚刚看过我的微博,有7万粉丝,这些网友给我提供了很多信息,帮我认识中国社会。我也积极地和他们互动——其中包括你们观察者网的编辑。

中国政府的对手都很适应新时代。比如达赖喇嘛在社交媒体上有数以百万的粉丝,如果中国政府不主动进入网络舆论阵地,一定会吃很大的亏。中国还有大量的NGO,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实际上是美国政府的外围行动机构。中国政府既然已经承受了这些现实带来的压力,就不应该忽视现实,应该以网络时代的效率去应对他们。政府应该有一个像兔子的机构,每天都要问自己:“网络上发生了什么?”,然后立刻应对。

以英国工党为例,我们时刻有30-40人盯着网络,掌握整个网络舆论动态。许多突发事件,我们可以在5分钟内发出应对的网络信息,回复当事人。中国为何不这样干?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这样干?要知道中国政府的对手已经在光明正大地这样做了。像卫报,像FT,几乎从不向读者推荐支持中国模式的文章,同时放大中国的每一个问题。

观察者网:中国如何应对眼前的经济减速?

罗思义:大萧条是一个现实,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都会陷入经济减速,但绝不要用自由主义的思路去应对这个问题。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乐观地认为,西方的发达证明了他们观点的成功。但很明显,西方自己也无法摆脱衰退。尤其是美国最近貌似有所转好,许多自由主义立场的经济学家欢欣鼓舞。现实会教育他们的。

另一方面,左翼人士也只是简单地把自己摆在反对西方的地位上。我并不会因为他们的立场就无条件地赞同他们的诉求。相反,我建议他们充分掌握数据,这样才能定量地给出经济方案。不要以为立场本身就意味着正确的答案。

我们都赞同政府应该在保增长中起主导作用,但到底政府应该以何种力度的投资刺激经济?这是一个需要精确把握的问题,外需减少意味着要增加刺激力度,但力度过大就会通胀、影响稳定。定位需要数据。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