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的薪火传承下去

把文化的薪火传承下去

端午节悄然走过,它是如此的波澜不惊,让人们稍感节日的氛围却又转瞬即逝。节日里人们常常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吃粽子或打打牌,仿佛和平日的周末没什么两样。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多了一天的休息时间而已。而传统文化仿佛和我们没有一丝的碰撞,也仿佛没有一点的交集。

不可否认,当前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境况堪忧,不单端午节是这样,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文化正逐渐被人们一点点淡忘,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进入到瓶颈期。每逢传统节日来临之际,除了在 “散发浓浓铜臭味”的商业促销活动中,还能触摸到传统文化丝丝内涵之外,已无法寻找到激扬中华文化厚重底蕴的热血激情;除了在节日里的人情往来中,还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滴滴温暖之外,已无法寻找到安放中华文化人本情怀的心灵家园;除了在GDP发展提速中,还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点点用途之外,已无法寻找到承载中华文化发展的绚丽舞台。传统文化渐渐成为人们追逐利益的工具,维系社会人脉的手段,经济转型的机遇。以至于当老师指着孔子画像问学生“这是谁”,学生们异口同声答道“圣诞老人”,那一刻老师对传统文化前途的迷茫;当我们的元宵节的经济活跃度,没有跑赢西方的情人节,那一刻经济学家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无奈;更有在“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的申请,中国的端午节不敌韩国的端午祭,那一刻全体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失语。

正因为有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厚重,才有中国梦的博大恢弘;正因为有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才有中国梦的别具一格;也正因为中华五千年文化包容,才有中国梦的波澜壮阔。因此,无论社会是如何的多元,观念是如何的多样,思想是如何的多变,传统文化那种“润物无声”的精神不会变;那种与时代“血脉相连”的责任也不会变;那种“厚积薄发”实现中国梦的坚定态度更不会变!

文化需要一种精神,才能“润物无声”。每年的12月份,无论是在中国的大小商场中还是在新闻媒体上,圣诞圣歌日夜不息在街头巷尾呤唱,关于圣诞节的影片也一部部强势上映。它们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不知不觉中使人们感动,不由自主的呤唱起圣诞之歌。在中国这个根本没有西方文化根基的地方都已如此,不难想象在有着深厚的基督文化的欧美地区,他们的圣诞文化不再单单停留在接受礼物、吃传统食物上,而是在文化精神层面上进行努力的谋划,例如把传统文化以影片、动漫等形式呈现出来。这与其说是一种圣诞文化、圣诞梦想还不如说是一种欧美精神。毋庸讳言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努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不仅要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提供正常支持,更要在传播技术方面为其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使传统文化上升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甚至是中国梦,这样才能达到“润物无声”感染人心,凝聚人心,激昂人心的效果。

文化需要一种责任,才能“血脉相连”。家喻户晓的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故事中讲述的,汤姆是一只常见的家猫,它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总想抓住与它同居一室但总难抓住的老鼠杰瑞,它不断地努力驱赶这位讨厌的房客。但就是这对冤家每次遇到大是大非的问题,它们总能放下彼此间的矛盾,一起精诚合作来解决难题,并且这时它们总是穿着美国军装或者举着美国的国旗。动画的设计者无时无刻努力的向外宣扬着美国精神、美国价值观等元素组成的美国文化,使每一个观众渐渐认同美国文化,并跟随这种文化发展的步伐。其实归根到底这里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把国家和民族需要融入到文化的发展中去,使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国家乃至民族“血脉相连”,这样文化不仅不会被人们所淡忘,反而文化的发展还能获得更多人的拥护与支持。同样,我们在发展传统文化时,不能一味“唯利”开发、发掘,还要有责任意识,把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国家以及民族相连,坚持传统文化的科学发展,这样的文化发展才更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文化需要一种态度,才能“厚积薄发”。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梦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当世界不断适应着中国创造出的“中国奇迹”和“中国模式”之时,世界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但这里面不仅有值得全体中国人民骄傲的文化瑰宝,还有阻碍民族前进的糟粕,比如封建迷信等。如何在推动文化发展上有所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态度——“拿来主义”。世界文化也是异彩纷呈,既有先进多彩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又有落后愚昧需要我们警醒的。那如何在这些不同文化中汲取营养来滋润我们的中国梦?同样需要有“拿来主义”的态度,学会辨别、筛选,进而吸收为己所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中华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当低呤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缅怀先人时,我们期盼的是那份“润物无声”之情,最终能触动人们久已麻木的神经;当高歌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心忧天下时,我们期盼的是那份“血脉相连”之责,最终能呼唤出社会急需的正能量;当心怀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点点相思时,我们期盼的是那份“厚积薄发”之力,最终能托起波澜壮阔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