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衣冠”关键要严于律己

“正衣冠”关键要严于律己

核心提示:先有“照镜子”,而后“正衣冠”。“正衣冠”,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是党员严明纪律、正视矛盾、触及思想、端正行为的重要举措。“正衣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因为“正衣冠”主要是党员干部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纠正,来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先有“照镜子”,而后“正衣冠”。“正衣冠”,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是党员严明纪律、正视矛盾、触及思想、端正行为的重要举措。

党员干部“正衣冠”, 绝非只是让自己外表光鲜、服装整洁、举止端庄这么简单。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

“正衣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因为“正衣冠”主要是党员干部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纠正,来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如何“正衣冠”?关键还是要严于律己,重形象,善反省,敢改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一个无私奉献、勤政为民的共产党人。

要有珍惜党员形象的自重意识。历经90多年风雨磨砺、传承积累,中国共产党人塑造的光辉形象就是荣誉,就是生命,就是方向,值得全体党员干部倍加珍惜,自觉维护。然而,长期的和平环境和安逸生活,使部分党员干部身份意识淡化,党性觉悟退化,持身不严,“衣冠”不正,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个别的还相当严重。“正衣冠”正是纠“四风”正作风、解决党员干部形象不佳的良药;反过来,认清共产党员形象的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增强积极性主动性,自我加压,更好地“正衣冠”。党员干部只有增强自重意识,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应有形象和神圣职责,讲究人格,注重品德,珍惜名誉,爱惜形象,才能怀着对组织、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正衣冠”,才能持之以恒“正衣冠”,也才能始终保持良好形象。

要有常反省勤拂拭的自律意识。“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正衣冠”,就要“吾日三省吾身”,“时时勤拂拭”,日积月累,逐步达到“无尘埃”、“ 正衣冠”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严重的贪污腐败毕竟是个别情况,对大多数党员干部而言,“衣冠不正”往往是一种向往享乐的思想、“得过且过”的懒散、“随波逐流”的消极、服从“潜规则”的陋习,久而久之,“有点微尘、衣冠不正无伤大雅”的模糊认识就形成了市场,就可能会使党员干部在“正衣冠”的过程中盲目自满、降低标准、简化程序,影响活动效果。“祸患常积于忽微”,不常反省,疏于拂拭,不知不觉就会衣冠不正、尘土满面,最终会腐化堕落,害人害己。因此,要增强自律意识,警醒起来,自觉起来,认真反省、勤于拂拭,经常问一问自己“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牢记党的宗旨,不忘责任担当;经常审一审自己的言语是否出格、行为是否出轨,有没有与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不一致;经常查一查理想信念是否坚定、道德节操是否秉持、决策指示是否贯彻、岗位职责是否履行,有没有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相违背。只要在思想上反复自省、行为上勤于拂拭,时刻绷紧自我完善这根弦,就能做到衣冠正、行为端。

“衣冠”代表着形象,反映出风气,是民心向背的“指示灯”。 在“正衣冠”过程中,只要干部放下身段到群众中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与群众打成一片,就可以接地气、通灵气、有生气,身正、“衣冠”正、作风正,获得群众的真心支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