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探析“日批15斤文件”的深层次问题(3)

【案例】探析“日批15斤文件”的深层次问题(3)

长期以来,某些地方领导习惯了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套路。这种套路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对上、对下都有了交代。但是,其最大的弊端就是上面的政令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其实是懒政的表现。

懒政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治理。治理官员懒政,需要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管理、监督与问责。少数干部之所以习惯于懒政,与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缺乏问责有很大关系。只有建立起赏罚分明、责任明确的干部管理、监督、问责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庸官懒政现象。

“日批文件15斤”,忙而有用吗?

一位市长能批这么多文件?这一般群众可能不会相信,但许多体制内的公务人员是深有感触的,因为,我们是一个靠文件治国的国度。

这么多的文件,不全是事关民生,一些文件纯粹是长官意志的代表!这是一种典型的人治表现,领导批转的15斤文件,有几斤能够得到落实?恐怕无人称量过!

社会进入转型期,改革进入攻艰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多,行政管理人员责任大,事情多。但社会管理不能靠滥发文件去治理,得靠为民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有多少斤文件纯粹是空谈,有布置,没检查,有安排,没落实,有批示,没督办!

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会上提到一个调查数据:企业新上一个项目,要经过27个部门、50多个环节,时间长达6-10个月;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资质资格证书有229种。这些具体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行政审批文件过多过滥。群众和领导均不堪重负。

    如何抑制这种靠过多文件治国的状况?

首先,全体公务人员得牢牢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摈弃人治思维。长期的落后行政管理模式,导致官场只知用文件安排工作,不知”实干兴邦”之道,这既是一个政治和管理问题,也是一个历史惰性问题。思想不解放,效率就提不高,为民宗旨就落不实。

其次,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政务流程,让人们能够快办事、多办事。否则,拖拖拉拉、旷日持久,就会误事坏事,给百姓心里添堵。我们要多进行反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文件要批?有没有政府不该管的审批事项?哪些文件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文件只是应付上边检查,纯属作秀,没有实际执行意义?用法治的尺子衡量一下,哪些可能与有关法律法规重叠或违背?然后,取掉那些没用的,留下有用的,加强检查和督办,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依法行政,人民必会满意!

最后,要明白为市长减负,实质是为群众减负,因为每一个文件都应是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的。文件泛滥,其根本原因可能是政府越俎代庖,是部门权力争夺,是权力寻租,其间接后果是,管得越多,腐败越多,廉政风险越大,轻则吃拿卡要,重则权钱交易,牟取巨大非法利益,害民害官,毫无益处。

勤政简政,才能达到廉政和文明。转变政府职能,就是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只有这样,政府部门和各级干部才能从大量琐碎的微观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精力管宏观、惠民生,管好那些最该管的事。这才是真正提高效率、为民惠民的治本之策。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