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执政思路与执政特点(2)

习总书记执政思路与执政特点(2)

特别强调“凝聚力量”

人民论坛记者:作为新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施政所关注的重点在哪里?

韩庆祥:作为党的总书记,他的很多理念主要是围绕着“攻坚克难、凝聚力量”而展开的。从这八个字是十八大报告的主题词,也能体现近平总书记的关注所重。

实际上,近平同志接任总书记之后,他所面临的现实、任务、环境及其显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就是“攻坚克难、建成小康”。无论在小平同志执政时期、江泽民同志执政时期,还是胡锦涛同志执政时期,都在追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但是,这个目标要在2020年真正实现,就是说要在近平同志执政期间内实现,时间紧迫而且具体。而建成小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他要带领我们党来解决很多难题和问题。过去30多年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今年3月1日,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暨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今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面临三大类问题,一是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二是过去的问题穿上了今天的外衣,三是今天暴露出的新的问题。总书记的头脑很清醒,执政首先要解决问题。这三大类问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攻坚克难,要敢涉险滩,要啃硬骨头,进而要凝聚力量。

“人民”是一个包含具体多样的生动的集合体

人民论坛记者:在总书记的历次讲话中,“人民”都是一个突出的关键词。作为我国研究人学的著名专家,这也是您比较关注的领域。如何理解对“人民”的强调?

韩庆祥:“人”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人类,二是群体,三是每个个体。从学理上来讲,以人为本,要从“人类”方面来理解,比如注重人类关怀,强调人类共享一个地球,建设好人类共同家园;以人为本也可从“群体”方面来理解,比如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还可从“个人”方面来理解,如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民和个人是有区别的,对个人而言,人民是一个抽象概念,但这是一种具体的抽象,是包含一个个具体个人的抽象。也就是说,人民是包括每一个个人的。

作为党的总书记,从政治或意识形态角度,相对于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他肯定要强调“人民”,着眼于人民这个整体。当然,这个“人民”是包括每一个个体的人民。近平同志在其人生成长、人生阅历过程中,接触过具体的底层民众,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和各行各业的人,这些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不同的个人。因而,总书记所讲的“人民”不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也是一个生动的集合体,这叫做具体的抽象。也就是说,他讲的“人民”不是一个单纯的抽象,而是包含了具体多样的抽象。

宽广视野与综合的知识结构

人民论坛记者:总书记尤其强调学习。他是我们党第一位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总书记,强调学习与他个人的知识背景是否有关系?

韩庆祥:这里讲的学习,主要是从“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角度来讲的,当然也与近平总书记的个人特点有关。伟大的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人是建设伟大事业的主体,这一事业前所未有,需要我们开拓创新。伟大工程,就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伟大的事业是新的,要注重学习。要完成好伟大的事业,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现在我们党的建设是从多方面展开的,比如思想理论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等,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执政能力建设。近平同志更多是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从更好完成党的伟大事业、更好地实现中国梦的高度来讲学习的。同时,近平同志本人从来都重视学习。

今天我们这个时代,确实需要专家治国,要懂行。现在不懂行的干部也有。由于缺乏专业素养,往往延误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事业,因此需要“专家”。但同时还要强调综合的知识结构,因为现在我们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多面体,很复杂,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很难破解的。比如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表面看是经济问题,其实牵连着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所以,我们应注重以专业水准为前提,兼顾一些综合的知识结构。

近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熟悉,同时也懂战略,对哲学、经济学以及对历史有所了解。他爱学习、爱读书,精通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比较喜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为精通。其实,治理这么大的党、这么大的国家,仅仅是专家,没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是不行的。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