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的红线
人民论坛记者:从您的角度看,在总书记治国理政过程中,是不是有一些一以贯之的内容?
韩庆祥:有。这种一以贯之的红线提炼出来,就是前面我讲的第一个方面,即“打铁需要自身硬”。整体来看,近平同志为人处世的特点是“锐气形于事、和气形于人”;他做事强调能力、强调水平、强调本领,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事业做好;“把……提高到科学化水平”这一命题也对我们的理论素养、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其实都体现为“打铁”和“自身硬”。
近平同志多次讲话中也都体现了这个逻辑。他讲我们今天的改革是深水攻坚,要啃硬骨头,要勇于攻坚克难,这里讲的就是“要打坚硬的铁”;他讲要注重学习,克服“本领恐慌”,抓作风建设,讲的就是自身要“硬”。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复杂、困难很多,打的“铁”比较坚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武装头脑,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应对这些问题,战胜这些困难。
从“结构”入手治国理政
人民论坛记者:作为专家学者,您对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有什么新期待?
韩庆祥:一种最根本的期待,就是治国理政要特别注重结构性问题和结构分析。基本面的问题长期解决却解决不了,一定是体制性问题;体制性问题长期解决却始终解决不好,一定是结构性问题。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注重意识形态与文化观念革新,后来我们注重体制改革。我们的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困难重重,甚至有些体制改革举步维艰。这背后一定存在着结构性问题。经济问题、经济体制的背后是经济结构问题,政治问题、政治体制的背后是权力结构问题,文化问题、文化体制的背后是文化结构问题。任何事物都是一种结构性存在,事物的结构就是构成这一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顺序、比例,事物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状况就是什么样的。中国传统的社会层级结构是产生“中国问题”的一个“根”。现在中央强调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就是注重结构性问题与结构思维和结构分析。
(作者为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教授,采访者为人民论坛记者张潇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