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管理中创新群众工作

在社会管理中创新群众工作

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多发地,党的群众工作有何作为、如何作为?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党委紧紧围绕“服务群众促和谐”的主题,不断深化“维稳妈妈”项目,以68名重点信访对象中22人完全息访(半年以上没有上访记录)、36人明显减缓上访频率和情绪的成效,给我们深刻启示:党的群众工作必须紧扣社会管理主题,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贴近群众特点,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成效。

一、背景与动因

浦东川沙新镇施湾社区占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多,毗邻浦东国际机场,经济水平相对薄弱。1996年、2005年,浦东国际机场一期、二期工程先后在施湾地区实施,大批施湾人由农民变成了市民,从农舍搬进了楼房。但因政策前后差异带来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所引发的种种矛盾和纠纷,也令施湾地区上访人数逐年增多,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上访群体女性多。上访人群中95%是女性,且年龄偏大,没有工作、家庭条件多为一般;二是跟风参与上访多。施湾众多动迁小区内,多为同一村队的“旧相识”,“小道消息”散布迅速,容易听信传言跟风上访;三是传统方式应对效果不佳。按照惯常的做法,对上访事件仍停留在“来访接待,无访等待”的被动模式,政府的应对一旦滞后,“单人上访”可能变成“群体上访”,矛盾极易被扩大和激化。同时,上访群众已带有对立情绪,对政府部门的解释说明不信服、也不接受,情绪化解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门难敲,上访的妇女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信访,如果亮出社工、妇女干部身份,无疑就是自讨“闭门羹”;二是结难解,上访的妇女人人心中有个“结”,能否找准这个“结”,能否化解这个“结”,成为党的群众工作能否达到“了解情况、沟通心灵、减少困惑、减缓上访” 预期目标的关键。

二、做法与成效

1、多主体转变观念、凝聚共识,广泛激发党的群众工作能动性

面对上级要求稳定、基层群众渴望稳定与不稳定因素增多的现实,川沙新镇各级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紧紧扭住维护稳定不放松,着力在转换思维方式、改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上下功夫,努力以共同目标为统领,在各级组织、各个主体形成广泛共识、激发工作活力。

一是对群众工作的目标上,从基本解决、整体化解向尽力而为、积小胜为大胜转变。施湾地区的信访多是动拆迁引起的矛盾纠纷,历时较长、覆盖面广、情况复杂。镇党委和政府曾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以期其本解决、整体化解,但却很难做到。因此,从2009年3月“维稳妈妈”项目启动之初,从镇党委到居民区党组织,从社工到“维稳妈妈”们,始终抱着坚定而又理性的精神、积极而又务实的态度,不追求矛盾的全面化解,不苛求上访现象的消除,而是坚持尽力而为,能化解就化解、能缓解就缓解,以少积多、以小胜为大胜,不断提升地区的和谐稳定。

二是对上访群众的立场上,从不信任、不主动接触向尊重群众、主动争取转变。以往,各级党和政府一般把上访群众视作“洪水猛兽”、“敌对分子”,或惊慌害怕,或推诿回避,采取不信任、不直面、不主动接触的态度处之;对上访事件也停留于“来访接待,无访等待”的模式。这种态度使党和政府错失了争取上访群众、孤立上访顽固分子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党和政府与上访群众的对立情绪,也给上访群众抱团串联创造了条件。基于此,川沙新镇党委着眼于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党组织拓展沟通渠道、搭建活动平台,通过专业社工带着项目主动上门、带着服务主动联系,通过维稳妈妈们以“旧相识”主动贴近、以“真感情”热心服务,争取、转化和影响了一批上访妇女,缓解了施湾地区的社会矛盾。

三是在化解矛盾的思路上,从以堵为主向以疏为主转变。以往,在处理信访事件中,往往以信访无理为前提、以堵为主要方法,对上访者或“盯死看牢”,或敷衍了事,或晓以利益,不注重解析梳理,而是搞“快刀斩乱麻”,简单化处理、治标不治本。面对党的群众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境,川沙新镇各级党组织坚持寓管理于服务群众、为民谋利之中,引导维稳妈妈们多做听心声、敲心门、解心结、暖心灵的工作,把平等、关爱传递给上访群众,以细致周到的人性化工作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做好上访群众的工作,真正达到了“了解情况、沟通心灵、减少困惑、减缓上访”的预期目标。

2、多角度整合资源、创新方法,积极推动党的群众工作社会化

在维稳妈妈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川沙新镇党委始终把党的工作看作是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的有机统一,着力在推动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互联互补互动上下功夫,积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推动群众工作社会化运作。

一是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形成群众工作合力。实践中,川沙新镇党委深切感到,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越来越呈现专业化的特点,光靠党和政府的力量,很难做得了、做得好,需要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为此,针对上访者多为中年家庭妇女的特点,镇党委克服“体制内”与“体制外”对立排斥的传统认识误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维稳妈妈”家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依托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及其派出的3名社工,以专业的社工组织和社工的专业优势,协助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同时,坚持以身边人教育、影响人,明确了“专业社工前期介入,妇女干部跟进结对”的思路,以居民区党组织为主体,组织妇女干部、妇女党员与上访人员结对帮教,从而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下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及社工、党员、干部等多种主体共商共事的工作格局。

二是注重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实践证明,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协调利益、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和独特作用。川沙新镇党委引入“维稳妈妈”项目,不仅利用其专业优势和社工力量,化解、缓解了一部分社会矛盾,更重要是为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加强社会管理拓宽了思路,引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社工组织明确不以简单劝阻上访为目标,而注重家庭服务、生活服务功能;提出了以“优势视角”注重发现发展工作对象的潜能优势等理念。社工摒弃过去“老大妈”式的说教方式,以家庭服务的生活化视角介入社区,通过在社区开展各类家庭生活服务、举行丰富的文体和公益活动;通过在楼前空地或入户闲聊家常,了解困难、需求和兴趣爱好;通过寻求镇、社区等党组织的支持,帮助个别上访生活困难家庭找到的就业岗位,从而以比较亲切自然的方式走近这些上访妇女群体,抓住每一次机会疏解她们对党和政府的抵触对立情绪,帮助他们回归新的社群关系、融入社区生活。

三是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搭建群众工作新载体。“维稳妈妈”项目启动的初衷,在于降低妇女的上访频次,但归根究底,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应当旨在紧住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切实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达到居民自治建和谐的目标。川沙新镇党委和施湾社区党委上下一致认为,“维稳妈妈”在社区中的作为不应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而是要搭建一个能够时刻体现社区关爱的平台载体,长效地、叠加地、多元地作用于社区管理的方方面面。为此,施湾社区党委着眼于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结合楼组长多为妇女骨干、党员骨干的现实,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思路,于2010年初创造性地启动了“楼组妇建”项目。“楼组妇建”在居民区党支部的领导和基层妇代会的具体操作下,由妇女楼组长与重点信访对象结对,并结合各楼组实际,开展学习型楼组、文化楼组、和睦楼组、拥军楼组等特色楼组的创建活动,组织编织组、沪剧班、腰鼓队、拳操队等团队,开展形式丰富多彩、居民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活动。川沙新镇妇联还制作了“妇女小组组长”工作手册,制定了考评标准,定期组织妇女组长培训,每年年底还将评选表彰优秀楼组、优秀妇女组长以及创建工作成绩突出的妇代会。如今,全镇106个创建楼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80%的楼组已无上访者,重点信访对象也逐渐脱离了上访队伍,这些个楼组已真正成为传递信息的第一通道、排忧解难的第一平台、维稳工作的第一抓手。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