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国家发改委称,已经掌握雅培、美赞臣、雀巢、惠氏、多美滋等五大进口奶粉企业违法证据,将对其进行反垄断调查。分析认为,国家发改委将反垄断的大棒挥向“洋品牌”,不仅有利于奶粉行业回归理性,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还将促使国内奶粉企业升级经营,提高品牌品质。不过,重建消费者长期“被垄断”的信心依旧任重道远。
“洋奶粉”的三宗罪
多年来,因市场需求旺盛、奶源垄断、市场竞争不充分、价格监管滞后等因素,中国市场实际上已沦为洋品牌攫取超额暴利的猎场。特别是几大国际品牌,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产品销售价格不断提高,中高端产品的毛利率可以超过60%。
当前,洋品牌占中国婴幼儿奶粉高端市场份额超过80%,其产品在华售价动辄是国外的三四倍,奶粉寡头的价格控制行为所催生的混乱局面,已殃及境外零售市场。
(图片:洋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高端市场占据了八成以上的份额。)
根据发改委7月2日披露的信息,目前“洋奶粉”在国内的违法行为主要有三种:
一是为维持市场高价,对不遵守其规定价格销售奶粉的经销商,直接进行罚款。
二是对不遵守其规定价格销售的经销商和零售商给予扣除返利、停止供货等处罚。
三是告知员工他们的价格控制行为违反《反垄断法》,要谨慎操作,不要书面沟通,避免留下文字证据。但在经营活动中,仍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口头等方式实施价格控制。“属于知法犯法,明知故犯”。
“洋奶粉”企业的三宗罪在2012年原料价格走低却公然逆市涨价中达到了极致,令人侧目。数据显示,2012年初到5月中旬,全球乳品贸易网提供的全脂奶粉平均成交价格从每吨3554美元一路跌落至2546美元,而当年多个洋品牌在华涨价幅度却超10%。
网民“江德斌”说,无论从市场份额、国内外产品价差,还是价格掌控能力来看,进口品牌奶粉均有垄断操纵之嫌,发改委对其发起反垄断调查,乃是合情合理之举。而消费者密切关注奶粉反垄断,就是希望能够将奶粉价格打下来,使其更贴近居民消费水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