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什么梦?(2)

中国梦,什么梦?(2)

原理部王晓红在谈到“中国梦”与“美国梦”两者的异同时,认为两者之间有同有异。其中,两者不同的方面一是历史、内容和性质的不同,这表现在意义不同、内容结构不同、应用制度不同三个方面;二是影响范围、实施主体与实施路径的不同。两者相同的方面,则主要体现为都具有功能性、目的性、过程性、理想性与世界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梦”与“美国梦”因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不同,“中国梦”不是、也不可能是“美国梦”。“中国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当代使命,“美国梦”则是历史造就的价值追求。

原理部梁海峰着重从青年自身的角度谈起,表示“要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认为“中国梦”是人民梦,更是青年梦。青年人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未来的希望,肩负实现中国梦的重任。但是在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青年人也面临着现实的压力与挑战,这就需要青年人一是摆正心态,扫除沉沉暮气,焕发青春朝气,攻坚克难;二是不要空谈误国,而是实干兴邦;三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原理部李春华则从政治高度、理论深度与世界意义三个维度对中国梦进行了系统解读。她认为,如果从政治高度认识中国梦的重大意义,中国梦就是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战略和行动纲领的诗意表达,它体现了我们的党所肩负的重大责任、重大使命、重大考验。如果从理论深度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国梦就是具有现实基础和内在逻辑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如果从影响广度解读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中国梦就是要推动世界文明沿着和谐的方向发展,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文明进步”。

原理部孙应帅重点谈到了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他认为,实现“中国梦”需要注意“四个辩证统一”,也就是要把理论指导和实干兴邦辩证统一起来,把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辩证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辩证统一起来,把民族夙愿和个人理想辩证统一起来,以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原理部张伟认为,“中国梦”要得到人们普遍的、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支持,需要各种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公平公正。这意味着必须通过改革,消除各种特权,公平分配社会资源,让每个人享有平等的机会。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里,每个人成就梦想的机会是公平的,这样才能使得大家愿意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不会因梦想破灭而仇视社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中国梦”。

在沙龙提问互动环节结束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部部副主任余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团委副书记闫小娜围绕沙龙主题发言的内容进行了点评。余斌指出,应当强调“中国梦”不是像“美国梦”那样的个人主义的梦,而是集体主义的梦。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他们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大梦想中,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余斌在引用列宁的话即“私有制使人分裂,而劳动使人团结”中强调指出,要实现集体主义的“中国梦”也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奔向共同富裕才行。

闫小娜在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表示,实现“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想和每个个人的梦想,也是青年的梦想。青年是国家的财富和民族的未来,青年有梦想民族才有梦想、青年能实现梦想民族才能实现梦想。因此,应当尊重当代青年的主体意识、激发当代青年的责任意识,创造条件让青年敢于做梦、能够做梦。同时,她也寄希望于青年人要苦练本领、增长实力才能实现青春梦,共筑中国梦。

本次以“中国梦,什么梦?”为主题的沙龙交流会,促进了青年学者们对“追梦,筑梦,圆梦”的思考,青年学者们表示在这次沙龙活动中有所获益。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