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上下共鸣方为“正”

[光明日报]上下共鸣方为“正”

核心提示:无论身居“庙堂之高”,还是地处“江湖之远”,你是“上”,你也是“下”,既有作表率的职责,也有抓落实的任务;既要抬头看路,也要埋头拉车。

无论身居“庙堂之高”,还是地处“江湖之远”,你是“上”,你也是“下”,既有作表率的职责,也有抓落实的任务;既要抬头看路,也要埋头拉车。

常听人议论:“改作风、正党风首先看上面,关键在于上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也常听人感叹:“上面决心大,下面不落实,也见不到效果,改不了顽疾”。

话说得都有道理,正所谓“风成于上、习化于下”,“一分布置、九分落实”。“上”带了头,再顽固的积弊也能扭转;“下”狠抓落实,最终就能见成效。但问题在于,谁该来带头垂范?谁应去抓具体落实?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上”与“下”的关系,担当起“上”与“下”的责任,就会影响我们改作风、正党风工作的实际成效。

其实,上与下是相对的,相互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县级领导往上比,似乎影响不大,但朝下看,其执政能力、思想作风、工作方法、道德品行如何,对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百姓福祉其实至关重要。乡镇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就是“上”,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何保持针眼的通畅,如何避免针尖的锈钝,如何穿针引线,镂月裁云,带领广大群众在广阔的土地上勾勒最美丽的画卷,上有要求,下有期待。无论身居“庙堂之高”,还是地处“江湖之远”,你是“上”,你也是“下”,既有作表率的职责,也有抓落实的任务;既要抬头看路,也要埋头拉车。有了任务该抓具体落实时只当“上”不当“下”,或者该挺身而出作表率时只当“下”不当“上”,在“上”与“下”之间腾挪转移,这本身就是需要清除的坏作风。

上下共鸣方为“正”。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需要释放上下一心、勠力同行的正能量。如果仅靠“上效应”,作用就有限;单凭“下”行动,作风难持久。只有上下同心、步调一致、齐抓共管,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促进党风政风建设。上下背向乃是“卡”。如果“上”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遥控指挥,满足于文件贯彻文件、会议落实会议,“下”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心打个人的小算盘,只图眼前不计长远,只求私利不谋大局,难免形成妨碍上情下达、下情上递的“血栓”。上下思想不能对路,能量不能对流,再好的决策部署也会落空,再好的实施方案也不能落地。

上下用心成“忐忑”。把群众放在心里了,思想上才会有压力;把群众放在心里了,工作上才会添活力,才会集思广益,始终保持改进工作的激情,通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忐忑不安,换来千家万户的幸福平安;借助“邑有流亡愧俸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最终获得拥护、赢得民心。

责任编辑:徐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