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光:耿直好汉村支书 (2)

何成光:耿直好汉村支书 (2)

耿直人何成光

同事和朋友对何成光的评价,“耿直”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儿。

“耿直”这个词在川渝云贵方言中含有率真、豪放、仗义的意思。

正如一位认识何成光20多年的盘县干部所言,“他是一个好人,但是太耿直了,对老百姓好干了不少实事,也喜欢直来直去,说难听话。甚至对上级领导,他说话也毫不留情。有时本来是工作上的事,不合他意就给领导挑刺顶撞,搞得人家挺难堪。”

何成光的耿直突出表现在心地坦荡宽厚。何成光一家在乐民镇是“外姓人”,小的时候饱受欺负。但是在何成光的家族富有强大后,他没有伺机报复,而是设法团结曾经欺负过他的人。“他怀有一颗无私的公心,将乐民镇的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坦荡的胸怀让人服气。”乐民镇一位多年认识何成光的群众说。

何成光的耿直表现在喜欢打抱不平。一次,乐民镇的两家煤矿因为矿界问题发生纠纷,其中一家煤矿将矿井挖到另外一家的矿界范围,属于典型的越界开采,特别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同为煤矿老板的何成光了解情况后,出面调解主持公道。不料在调解过程中,因看不惯其中一方煤矿负责人的粗野蛮横,何成光动手将那个煤矿老板给打伤。“确实有点欺人太甚,忍无可忍就动手了。”现在说起这事,何成光不认为自己完全做错:“即便是现在遇到此类情况,我也绝不会袖手旁观,只是不能再动手了,嘿嘿!”

何成光的耿直还表现在他不向歪风低头。一次的纯属汽车故障的偶然交通事故,何成光驾驶的吉普车翻入了深沟,所幸大难不死。接下来就是等待事故处理结果和保险理赔。有朋友提醒他去相关部门请客送礼,被何成光严词拒绝。“我不送,请客送礼叫什么回事呀,我本来就是正常的交通事故,捡回一条命就算不错了,处理事故意见是这些部门应该干的事情。”正因为何成光的固执,结果得罪了某些人,硬生生被扣上了诈骗保险的罪名,险些被判刑入狱,官司折腾数年。

何成光的耿直一度让父亲很是担心,以致于父亲在弥留之际给他最后的劝告:“你的性格该改一改了,以后要少打抱不平”。

他的回答却是:“除非把我的眼睛挖掉!”

穷苦人何成光

何成光倔强耿直性格的形成,或许与他幼小饱受贫穷屈辱有关。

1955年9月,何成光出生于贵州盘县乐民镇,父母是从别的乡镇迁过来落户的“外村人”,全村只有他们一家姓何。

何成光的父母一共生了14个孩子,他排行十二。因为家里穷,孩子多,何成光幼时的记忆中几乎没有吃过饱饭,每天的食物是野菜和着玉米皮。严重营养不良,导致全家人都得了浮肿病。

更要命的是缺乏医学知识,没有钱看病,14个兄弟姐妹中,有11个仅仅因为出“天花”而相继夭折。童年中印象中最深的是,6岁时有一天他正在屋里砍修陀螺,不小心砍到左手食指,顿时血流不止嚎啕大哭。而此时他的十三妹正在出天花,也在房中哭闹。两个孩子同时哭闹父亲让不能兼顾。为了照顾何成光,父亲打了十三妹一个耳光。妹妹的哭声停止了,岂料第二天就夭折了。每提起这段往事,何成光就伤心不已。

盘县农村中有风俗,如果自家的孩子养不活,需要从外面抱养一个。就这样,何成光的大哥被抱养到家里。因为是“外姓人”,何成光一家经常遭到欺负,父母和兄弟经常遭到打骂,最严重的是他的小叔和抱养到他家的大哥被人活活打死。为此他的父亲差点上吊自杀,那段时间需要母亲寸步不离地跟随。

何成光8岁开始上小学,每天早晨除了背着书包外,他还要背着背篓步行5公里到学校。放学后,箩筐里必须装满猪草才能回家。

15岁,何成光读初中一年级,17岁初中毕业。那时候,何成光在想,为什么自己的家庭会遭受这么多苦难?

18岁那年,何成光离家出走,来到云南曲靖市,找到了一个武术高手,开始拜师习武。一年多后,身体壮实、武艺在身的何成光被父亲和哥哥找了回来。与村里人几次拳脚交锋后,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他一家了。

武艺给何成光带来了同龄人中的威望。因为干活卖力而且组织能力超强,19岁那年他就当上了村里的青年突击队长。突击队的成员共有50名青年人,但凡遇到重活累活,何成光就亲自带领青年突击队冲上去。

1975年,20岁的何成光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一天没有摸过车的他从曲靖将车开了回来。随后,何成光自己开了饭店,用拖拉机拉啤酒,日子一天一天红火起来。“那时每天都能挣好几百元钱,5元、10元的票子足足一塑料桶”。

1979年,何成光将攒下的24600元钱又买了一辆载货两吨的解放牌汽车,开始跑运输。1985年底,何成光发现存折上已有48万元钱。“当时那个高兴呀,整个人都快飘起来了。”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