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需处理好几种张力关系

实现“中国梦”需处理好几种张力关系

(原题:“中国梦”的几种张力关系)  

1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 “中国梦”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重要话题。有阐发“中国梦”的当代价值、理论与现实意义的“意义论”或“价值论”;有阐发“中国梦”内涵与本质的“知识论”或“认识论”;有阐发“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内在联系,并试图将其置入中国文化传统、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来考察的“整体论”和“过程论”等等。应该说,这些讨论都很重要,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中国梦”。为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笔者以为还有必要把握和处理好“中国梦”具有的几种张力关系。

“情”与“理”的关系

“中国梦”既表达了中国人民世世代代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和愿望,又是审时度势的理性判断与合理规划,或者说“中国梦”是极富情感色彩和民族意志的一种理性表达。“中国梦”的提出直接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是在中国参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在继往开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提出的,有其现实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经济实力、政治与文化影响等;而且有对中国现实处境的理性认知和规划,特别是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问题的合理审视。实际上,正是“中国梦”这种理性设计的感性化表达,使其有一种温暖心田并召唤个体心灵的作用,有一种诱发主体自由想象的功能,还有一种催人深思并做出理性抉择的力量。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对主体的尊重,有利于调动社会各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虚”与“实”的关系

有梦想才会有激情、有奋斗、有成就。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作为历史性存在,总是筹划着去存在,从形而上学的观念到形而下的现实。没有“虚”的先行意识和理念,就会迷失努力目标和方向,盲目行动,甚至背道而驰。而有规划和设计的梦想是人之生存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生存的关键所在。人能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自由自觉的活动,根本上说,是由于“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因而,“虚”的梦想对人或社会而言,是必要的。正如习近平所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毋庸置疑,“中国梦”不能仅停留在语词上,必须化作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美丽中国”行动的引擎和动力。“中国梦”的提出是审时度势的科学判断,她既是一种图景,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鼓舞人心的未来状态和理想样式;又是一种通过全体人民不懈努力而能够实现的未来目标,是一场推进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现实运动。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