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续的文化,在政治上却是不断地后代否定前朝
中国文化是连续的文化,但是在政治上却是经历了后代否定前朝的不断重复过程,因此中国作为一个联系在一起的多民族国家,她的政治记述往往是充满内在冲突,表现就是往往对同样的一个人和一件事的评价,往往出现矛盾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比如,就拿当前左右派争论最激烈的新中国前后三十年是连续的还是割裂的来说,就深受中国传统做史的知识群体与民众思维的影响。
一部分人说,“在改革开放前30年中,中国拥有一个较之当下更强势的政府和一统天下的国有经济,为什么中国人得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苦难,经历了一次大饥荒就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生命的人间惨剧?”
——这样说的人,很有历史上照搬史实的史官和秉笔直书的知识分子风范。
另一部分人针对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则说道:“毛泽东提倡学雷锋。现在提倡MBO,贪污腐败盛行,这是谁的账?我说改革开放摧毁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行不行?对历史谦虚点,不要动不动什么坏事都怪毛泽东。他是国家的领袖,这个国家是他缔造的,缔造容易吗?没有毛泽东的恩德,有中国的今天吗?”
——这样说的人,则很有为民请命和底层代言人的色彩。
这两部分人都从历史与现实的一点出发,沿用不同的评价坐标,得出的结论就是截然对立的。这种对于自身的历史出现割裂和矛盾的评价,在中国的历史基因中是习惯性的顽固性的。中国人很容易就陷入了这样的误区和陷阱。
如果这样说还不明白的话,那么我们就用前段时间各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精忠岳飞》来说吧。
按说精忠岳飞,这是宋朝的事情,与我们今天中国看问题的人的出发点有了时间跨度了吧!怎么也有了几百年了吧!却是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争论意见。
“汉族的民族英雄,抗金英雄,金国就是现在的满族。”
“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打荷兰人才是民族英雄。如果岳飞是民族英雄的华,除非承认金是外国,不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承认岳飞是民族英雄的人,是在分裂中华民族。”
“可以歌颂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什么不能歌颂岳飞鞠躬尽瘁以死报国?岳飞如果不是民族英雄,那什么才算民族英雄?吴三桂还是汪精卫?”
……
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的问题,在宋朝已经过去近千年的时候,我们都是从文化上来理解的,从文化的连续性上看,岳飞当然是民族英雄了。但是,争论这个问题的人偏要回到时间过了近千年的当今政治环境中,用今天的民族观点去套古人的政治立场、进行现代划分,这不是延续了后代否定前朝的认识惯性吗?
再回到新中国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问题上来,从确立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现代文化进程上,当然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是连续的、互不否定的;但是,从政治上,人们普遍认为改革开放是对于文化大革命那一套政治的直接否定,就是后代否定“前朝”。这种否定,是符合中国人的普遍心理的。
所以,我们在这里不打算卷进各取所需互相攻击的笔墨官司里面。我们只是就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连续性和政治上的断裂感,进行一下理论梳理和背景分析。也许能够给当前争论日烈的左右情感的冷静带来一点启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