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纵与横:“前后三十年”左右之争的背景(4)

中国特色纵与横:“前后三十年”左右之争的背景(4)

(四)中国特色纵与横:“前后三十年”左右之争的背景

综合以上陈述,我们就可以看出今天割裂中国认识界和思想界的左右之争、两个三十年之争,它的背景到底是什么?

欧洲的建立在资本主义行为背后的文化大统一,与之并存的不是后代否定前朝的政治理解。而是用一种优胜劣汰的允许并行的政治行为人进行竞争的方式来建立西方人的政治逻辑。

在这种潜意识中,西方人的资本主义原创人认为世界终究要统一在竞争的最终胜利者——西方人的统一感之前。西方的统一感和中央文化自信,就是世界和全球的人类统一感和文化前途。

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地球的自然承载力,是无法在均贫富情况下普及西方的消费社会的;另外,东方社会有一种完全不同的统一观和中央辐射文化认识。

东方社会的这一种完全不同的统一观和中央辐射文化认识,前面论证过,是一种即使出现了改朝换代,即使是出现了小国林立,但是允许出现和而不同,允许出现落后人落后民族的异族统治,但是在一种固有的统一感和中央辐射文化自信中,民族的多样化和地域的统一感,就会产生。

看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人走出国界,迎来世界以后的实际发展,就会明白,中国成为今天世界的经济发展引擎和最大工厂,这不是一种意外,也不是一种西方人的安排。

中国今天得到的世界地位,并不是走西方的武力和传教建立统一感的道路,而是走的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

中国在早年的全盘苏化的表皮下,从来就没有真正变成又一个苏联;同样,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划出四个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进行西方市场化实验以后,中国也没有变成又一个美国——曾经在北美洲复制英国新教社会的美国。

中国就是中国,在前三十年学习苏联时期是这样,后三十年引进西方以后也是这样。这是因为中国太大了,不能用任何一种文化制度去框。

最近,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华盛顿开幕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向美方介绍了“中国梦”的内涵,他表示,“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融相通,相得益彰。作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特别代表,杨洁篪介绍,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当前中国人民正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融相通,相得益彰。”

杨洁篪还介绍,中国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两个一百年的角度来讲,新中国前后也互不否定,比如中国共产党不否定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政府,因为中共在建党以后的确与国民党合作过。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不但是解放后新中国前三十年后三十年互不否定,就是解放之前,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期间与各民族各政治力量进行合作的对方政治行为也不应当否定。

今天在中国的互联网信息流通和互联网政治参与事实形成的情况下,中国人在文化连续性上不但没有把新中国两个三十年没有互相否定,而且把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上的贡献和对于当年的岳飞评价一样,都是作为民族英雄来对待的。

所以,在中国人的独特文化连续性上来理解,谁都没有把新中国的前后三十年进行相互否定。

而在中国人独特的后代否定前朝的政治观上,改革开放板上钉钉——就是对于文化大革命的否定,这是中国人的固有认识,是历史事实,也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

因此本文的结论就是,在文化连续性上,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历史截断,在政治观上,没有对于文化大革命的彻底否定,就没有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