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分化探析——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为背景(2)

价值观的分化探析——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为背景(2)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分化,可以发现如下变迁过程: 与改革开放之前高度合一的一元价值观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通过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拨乱反正和思想大解放,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政治变革、全方位开放和相对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人们的价值观念开始发生鲜明的多元变化,社会价值观呈现出明显的价值观差异,中国的与西方的乃至全球的、传统的与现代的乃至后现代的、社会主义的与资本主义的乃至封建主义的等等各种价值观开始争奇斗艳,当时的中国社会可谓进入了价值观的“春秋时代”,其鲜明特征就是价值观呈现出“差异”状态。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结构和社会领域发生明显分化,利益群体甚至利益集团开始形成,利益分化和社会不公加剧,由此导致价值观分化全面化和深刻化,即价值观分化从 80 年代主要表现在精英群体和文化层面转变为 90 年代覆盖到社会各个群体和深入到利益层面,并与利益分化相互激荡,社会价值观的分化不仅在广度而且在深度上都更为显著,其鲜明特征就是价值观分化更多地呈现出“矛盾”状态。

二、价值观分化的三大表现

反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分化,虽然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局面,但仍然可以将其总体表现归纳为三个方面,即不同阶层之间的价值观分化、不同区域之间的价值观分化以及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分化。

第一,不同阶层之间的价值观分化。

任何社会都存在社会阶层,在阶级社会里社会阶层表现为阶级,阶级之间存在着阶级斗争。在基本消灭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里,由于仍然存在着利益差别,且利益差别永远存在,因此任何社会都将永远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一般而言,在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矛盾,但不存在阶级斗争,不过如果当利益出现严重分化,并导致阶层之间出现严重的价值冲突时,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就可能转化为阶级斗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来至改革开放以前,工人、农民、干部既构成了中国社会的三大职业群体,同时也构成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基本成分,而知识分子已被分化到和改造为以上三大阶层之中而不能构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一切剥削阶级也已被消灭( 但仍然存在着一个虚构的资产阶级) 。可见,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阶层是非常单纯的。不仅如此,这些社会阶层还共享着高度同一的价值观。在当时特殊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下,一方面人为制造所谓阶级和阶级斗争,另一方面却竭力消灭社会阶层之间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价值矛盾和价值冲突,甚至连些微的价值差异都不允许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工人、农民、干部被打破了身份限制,其本身逐渐发生了分化,譬如,工人既有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人,以及国企改制后下岗工人的职业和阶层重组,也有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的工人,既有原来那样的产业工人,也出现了企业家阶层和白领工人; 农民出现了身份意义上的户籍农民与职业意义上的农民工的分离,存在着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村基层管理者阶层和农民工阶层; 知识分子开始形成为一个独立的阶层,但很快又被分散到各个领域和各个职业之中; 干部也出现了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管理者之分。不仅如此,还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群体和社会阶层,如私营业主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等等。本世纪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对中国社会进行了分层研究,譬如 2002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就对当前社会阶层变化做了总体分析,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把当今中国社会划分为十个阶层,即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 党政领导干部) 、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 阶层和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这种划分虽为一家之言且争议较大,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当然,人们还可以以其他标准和方法对中国社会阶层进行划分,也许会得出与此不同的结论。

之所以如此详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是由于试图以此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在社会阶层之间分化的必然性。因为,按照价值观必定是“谁的价值观”的价值论原则,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必然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因此,社会阶层的多元分化必将导致价值观在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化。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分化的主要情形。

第二,不同区域之间的价值观分化。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因资源禀赋、地理空间位置和区域文化的不同而长期存在着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到思想价值观念的差异。改革开放以后,实行经济特区和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和富裕起来,西部地区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东中西部地区总体上呈现出梯度式差异化发展格局。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城乡差距仍然存在,甚至在某些地区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如此种种,不仅使不同地区之间在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等方面呈现出差异和差距,而且使不同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出现了鲜明的地区特点和地区差异。譬如,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认为西部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人们思想封闭、观念落后、价值观保守,不能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价值; 相反,西部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人们可能会认为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诚信缺失等等。对同一个价值事物,不同地区的人们也许会给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很多价值观念形成了基本一致和共识,但不同地区人们价值观的分化也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与人们对价值观在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化给予更多关注不同,价值观在区域之间的分化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种忽视完全有可能导致中国价值观建设的缺陷。实际上,不同区域之间价值观的分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比不同阶层之间价值观的分化更为复杂的特点,它不仅有区域之间的价值观分化,而且有区域内部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价值观分化,表现出多重价值观分化相互交织的状态。这对于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很大的中国而言,基于区域之间价值观分化的价值观建设显得更为艰巨,但也显得更为必要,尤其应该给予更多关注。

第三,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分化。

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分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分化的重要特征。笔者曾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做过系统研究和分析。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