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分化探析——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为背景(4)

价值观的分化探析——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为背景(4)

当然,我们还必须看到,价值观分化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的必然逻辑结果,是价值观变迁客观规律的体现。我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发生了从一元向多元、从整体向个体、从理想向世俗、从精神向物质的转变,这一价值观变迁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分化是相互涵摄的。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通过一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和精神价值观使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保持着高度统一甚至同一的状态,这一价值观统一和同一状态又得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控制的单位社会体制的切实保障和强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价值观发生重大变迁,以及政治民主化的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单位社会的解体,价值观的多元化、个体化、世俗化、物质化必然导致价值观的分化。譬如,当今中国已经具有某些后现代的特征,多元取代一元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为从古代到近代,在一与多的关系上,主流是一元论,而后现代却是一元论的不断解体,宣扬差异性、反对同一性和整体性的多元论成为了时代的主流,多元论及其导致的价值观多元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价值选择自由,扩大了价值选择空间,使社会对多元价值和价值观差异更加宽容,最终为价值观分化提供了适宜和正当的社会价值环境和氛围。价值观的个体化表明,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和独特的价值主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价值追求、价值理想、价值实践和实现价值的方式,价值观的个体化必然使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差异化、分化甚至碎片化的趋势。价值观的世俗化解构了理想价值观对价值根据、价值本质和价值统一性的追寻,人们更多地是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和当下需求的满足,而世俗生活和当下需求是多姿多彩的,价值观必须适应世俗生活和当下需求的多样性和分化性,其自身也必然随之发生分化。价值观的物质化失去了支撑价值观统一性和永恒性的精神基础,甚至使社会关系和价值领域也“货币化”,物质价值观的蔓延和普遍化,导致了人们对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的追求,而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往往是短暂和易逝的,于是人们往往就会失去精神寄托,感到价值迷茫,并“接纳了西方( 几乎就是美国) 的价值标准———即以挥霍来衡量人的价值”,这样,“中国的新阶级系统如今似乎涉及的更多是等级而不是阶级”,在这种情况下,价值观的分化似乎已难以避免。

基于上述对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分化的三种状态、三大表现和三个根源的分析,我们需要对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分化状态和分化趋势作一个基本判断。正如上文所述,笔者以为,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分化正处于“矛盾”状态。如果说这个判断不一定适用于区域间和代际间的价值观分化,但肯定适用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价值观分化。上文指出,价值观分化一般存在着三种状态,即差异、矛盾和冲突。“差异”是价值观分化的“常态”,“矛盾”是价值观分化的“过渡态”,“冲突”则是价值观分化的“裂变态”。之所以说当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分化正处于矛盾状态,主要是因为价值观在不同社会阶层和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发生着剧烈碰撞,并偏离了“常态”即差异状态,在程度上也要高于差异状态,另一方面,虽然出现了所谓“仇富”、“仇官”的价值观,但还没有发生价值观的激烈冲突,没有达到价值观的“裂变”状态。中国社会价值观的这种矛盾状态将成为未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重要趋势之一,因为造成价值观矛盾状态的根源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甚至还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强化,从而有转化为价值观冲突的可能。

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分化,其要旨是为了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力求避免中国社会价值观分化向“裂变态”即价值观冲突转变,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促进价值观由矛盾状态向差异状态转化,实现中国社会价值观的良性互动和“价值观安全”,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提供强大而坚实的价值支撑。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