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盛刚:经济全球化从中国退潮,中国经济应该怎么办?

鲍盛刚:经济全球化从中国退潮,中国经济应该怎么办?

(原题: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

经济体制显然影响经济增长,大多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奇迹的出现,原因就在于中国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目前中国经济的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政府作用的回归,市场的退步,所以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市场化。但是,问题是美国与西方国家市场化程度比中国大得多,他们经济为何衰退了呢?还有俄罗斯与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私有化转型为何陷入困境?显然,经济增长自然离不开经济体制,但是经济体制不是唯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中国经济奇迹就是因为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会,加入WTO后的10年是中国经济黄金10年,但是也是中国改革停滞的10年,显然中国经济增长与体制改革并没有直接关系,经济增长更与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有关,与成本和利润有关。而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关键原因也在于成本的提升,利润的下降,导致产业的回流与转移。无疑,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工厂的地位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基础,目前中国应该考虑的是如果中国不再是世界工厂或者加工厂,经济全球化从中国退潮,中国经济应该怎么办?

1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经济增长动力,动力决定增长,动力耗尽,增长就趋于停滞,由此新的动力又将产生,推动新一轮的增长,这就是经济发展周期。历史上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但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周期的增长动力主要源于经济全球化。最近高盛预测新兴市场的盛宴已经结束,新兴市场的时代正在终结,那么,世界经济发展的下一步将会是如何呢?是否这意味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与振兴的开始?事实并不是完全如此,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主要来源于经济全球化的红利,经济全球化打破了以国家为主体的世界经济体系,代之以全球为一体的经济体系,以此为基础重新整合全球资源,定义全球分工体系,这一结构的改变无疑产生了巨大的红利,同时也导致世界经济结构与全球地缘政治的深刻变迁,而且这个过程或者讲以经济全球化为动力的这一轮经济发展周期远没有结束。美国和西方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源点,他们依然是当今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它们掌控核心技术,全球产业链的上游,同时也是当今世界治理体系的制定者和主导者。但是它们的实力正在衰退,原因不在于他们市场经济的退化,而是在于产业的转移与外包,那么,产业转移对于发达国家意味着什么呢?首先,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资本向国外流动,产业向国外转移,意味着本国投资减少,一般产业增长停滞。发达国家要实现产业增长,必须依凭创新优势,发展新技术产业,因为这种产业不但可以承受国内的高劳力成本,还可取得高利润。但创新不是说创新就能创新得了的。其次,贫富差距拉大,产业转移导致就业流失,政府财税收入锐减,赋税国家面临破产,高福利制度难以为继,而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在国外的投入,是生产低成本的选择,收益比在国内投入更高,所以他们会更富。他们更富的来源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主要是劳力成本差异。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他们追求更富,投入在国外,不受本国市场与民主机制力量的约束,因而不能惠及本国人民,甚至带来产业发展停滞和下降,导致失业增加,扩大贫困群体。资本与技术输出,使发达国家某些拥有资本与技术的少数人更富,而普通民众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贫富差距由此迅速扩大。美国“占领华尔街”的民众运动,反映了这种矛盾。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