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七夕节:中国农耕文明的经典图式

略论七夕节:中国农耕文明的经典图式

近日,山东省沂源县悦庄镇东悦庄村的农家妇女正在加紧编制七夕草编工艺品。七夕节来临之际,山东省沂源县悦庄镇的农家妇女抢抓商机,立足该地丰富的草编资源,依托沂源县光花工艺品公司,加紧赶制“织女包” 、“牛郎包” 、“七巧包”等各种草编饰品满足市场需求,巧手致富,喜迎七夕。新华社发 赵东山 摄

牛郎、织女称谓,始见于《诗经》 ,自此以后,典籍记载不绝如缕。由天上星辰,变为人间故事,由河汉象形,演为人间七夕,传说故事在传承中代代相传,不断丰富完善;民间习俗在传承中日益丰富、定型,不断强化传承主体和民俗母题。农耕文明的文化图式在传承中日益典型化。

在人民传承的民俗和民间歌谣,以及文人雅士的千古传唱中,七夕和牛郎织女传说表达与传递着中国人千年不变的农耕理想,表达和传递着我们的生态理想、田园景色、山水风光、生活态度和家庭美德。它是我们对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的象征,是人对自然之美的思念、牵挂、享用、守望和永恒的企盼;是我们对美好爱情的讴歌和赞颂,是对女性、女权、女神的礼赞,也是对手工、巧手、女红、织绣的赞美。

以牛郎织女传说为核心的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具有独特文化范式的节日与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在中国民间文学中具有传承时间悠久、传播范围广泛的特征,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四大传说分别表征着中国民间对人与动物的关系( 《白蛇传》 )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孟姜女》 ) 、人与人的性别关系( 《梁山伯与祝英台》 ) 、人与天(神)的关系( 《牛郎织女》 )的集体记忆。牛郎织女传说是早期中国仰望星空时留下的美好想象和美丽传说。七夕节是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文化结晶,是我国农历岁时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传统节令“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月数、日数吉祥双重的序列之一。吉祥的岁时节点逐渐演变为吉庆的节日。这是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节日,因而也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时日之一。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