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园聚党心顺民心

红色家园聚党心顺民心

荣昌县位于重庆市西部,地处四川、重庆两地接壤处,距重庆市区88.5公里,距成都市区246公里,东邻重庆市大足区、永川区,西接四川省隆昌县,南邻四川省泸州市,北与四川省内江市、安岳县接壤。荣昌历史悠久,素有“海棠香国”的美称。近年来,荣昌县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这条主线,积极探索党内关怀新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创造性地修建了“红色家园”,让老地下党员及遗孀集中居住,颐享天年。

一、背景起因

荣昌是一座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县城,自1927年3月成立第一个中共荣昌支部以来,到1949年底,全县已有中共党员400余名。目前,还健在的地下党员有29名,部分农村老地下党员及其遗孀生活贫困、有的甚至无人赡养。

为了解决老地下党员及基遗孀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安享晚年,为了更好地分享老地下党员的革命故事,回顾峥嵘岁月,为了传承学习老地下党员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马列主义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2010年,县委县府斥资380余万元,修建了重庆市第一家集中解决老地党及其遗孀生活居住、教育服务的“红色家园”,为老地党及其遗孀免费提供吃、住、文化、体育、娱乐场所,让老人们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二、做法经过

(一)红色家园让老地党“老有所居”。一是县委高度重视。2009年2月,为解决建国前部分农村老地下党员及其遗孀生活贫困、有的甚至无人赡养的问题,县委组织部向县委提出在曾经是永川、泸县、荣昌三县革命活动中心的直升镇修建一座“红色家园”的方案。县委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常委会研究,并明确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落实,由县财政预算资金予以保障。二是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推动。2009年3月,县委和县政府领导亲自深入实地选址定点、规划指导,并多次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各类难题。所在地直升镇党委更是把“红色家园”建设当成一件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力以赴抓好实施。当地党员群众自发组织投工投劳。在各级的重视、支持和推动下,红色家园从2009年10月动工兴建,到2010年12月底就实现了全面峻工。“红色家园”距直升场镇不到500米,建设用地2.85亩、建筑面积1088.32平方米,白墙、红瓦、坡屋顶,具有川东民居风味。

(二)周到设计让老地党“老有所养”。一是功能划分合理。“红色家园”是一座二层楼的四合院,院内设有1间食堂、19间宿舍、1间文化活动室、1个标准影视厅和1间地方党史陈列室,院外有休闲健身场所。同时应老地党的要求,还开辟了一块“红色菜地”,供老年人“活动筋骨”。二是设施设备齐全。每间宿舍近20平米,有床有柜有椅,还配有崭新的床上用品。墙壁上挂有液晶电视,可以收看50多个电视频道。夏有电风扇,冬有暖炉,还带有卫生间,配有电热水器。老党员几乎什么都不用带就可以入住生活。三是管理服务周到。县委制定了“红色家园”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用电安全管理制度、预防疾病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保障老人们的安全。直升镇党委专门聘请了1名曾任过村主任的老同志作管理员兼保安,老人们有什么需求都由其全程代办。又聘请了1名曾在外省餐馆当厨师的同志负责生活,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负责他们的一日三餐,合理搭配食物,并每天将菜谱公示上墙。

(三)真情关怀让老地党“老有所乐”。一是定期看望慰问。自“开园”已来,县委书记陈杰、县长谢金峰等县领导多次到园中看望老地党及其遗孀,给他们送去大米、鸡蛋和猪肉,与他们嘘寒问暖,向他们通报当前形势,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陈杰书记表示,管理好老地党生活,发挥老地党作用,是县委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定期检查护理。直升镇卫生院与“红色家园”毗邻。卫生院每月都要对入住老年人进行一次免费身体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医生提出治疗方案,跟踪治疗。对一些不需要住院的老人,卫生院的护士直接上门进行护理。三是定期开展活动。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棋牌活动,每月至少要集中看一场红色电影,每季度至少要举办一次讲座,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目前,直升镇卫生院的医生针对老年人易患的疾病和一些卫生习惯,已经为他们举办了2期健康知识讲座。

(四)唱读讲传让老地党员“老有所为”。一是唱红歌。老党员们入住后,及时成立了“红色家园党支部”,召开了第一次支部会议,发出了“红色家园党支部”倡议书,联合直升镇机关干部、直升镇中学教师,组建了红歌队,多次开展唱红歌活动。目前,这10名“老歌手”已经学会了好几首红歌。二是读经典。红色家园阅览室专门摆放有《读点经典》等丛书。由于老地党及其遗孀年高文化低,党支部专门聘请了一名解放后曾担任过区长的老地下党员郭善江作指导员,每次在组织生活会上,都由郭老为老地党讲解一、二条经典语录。三是讲故事。老党员们坚持每月一次给中小学生宣讲革命故事。2011年3月,老地党们还参加了全县“清明祭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党日活动。4月初,县委老干部局、县党史办先后到“红色家园”开展了“城乡老党员‘手拉手、心连心’”主题活动和“学党史、颂党恩”座谈会,与老地党及其遗孀共同回顾革命历史,讲述革命故事,展望美好生活。四是传箴言。在“红色家园”内,张贴英模画像和革命箴言;在绿化地和各个角落,处处可见激励人心的红色警句。县委组织部还面向全国,为“红色家园”征集楹联400余幅。许多来参观家园、看望地党的干部群众,读了红色楹联、听了老地党的革命史,都深切感到革命的艰难、地党品质的崇高,都表示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主要成效

“红色家园”的建成和使用,创新了党内关怀载体,实践了党员教育的新模式。

一是集中照料,党内关怀顺民心。老地下党员及其遗孀在“红色家园”安家落户,由政府统一照料起居饮食,定期体检,定期开展“红色家园”党支部活动,让老地下党员及其遗孀居其乐,享其福,安其心。2012年2月,“红色家园”已入住11位老人,他们最大的有91岁,最小的也有82岁。老地党遗孀彭友金说,他们在这里生活,不但食宿全免,而且还要领生活补助,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

二是定期慰问,组织温暖聚党心。每年七一、国庆、元旦和春节等节假日,都由县领导带队到“红色家园”给老地下党员及其遗孀送去慰问品和节日的问候。2011年7月,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县给8000多名30年党龄以上的老党员以及老地下党员及其遗孀送去了1份特色礼物--“红色礼包”。“红色礼包”中包括了一封致老党员的慰问信、一套党建宣传资料、一套惠民政策宣传书籍和一件小礼品。今年春节,县委组织部长带领组织部人员在“红色家园”和老地下党员及其遗孀一起包饺子,过新年。

三是故事宣传,革命精神永相传。老地下党员及其遗孀入住以来,总有好听故事的小朋友们来到“红色家园”听老人们讲他们的经历,讲那些峥嵘岁月的点点滴滴;总有好学习的党员群众来到“红色家园”参观墙上的党史画卷,革命精神在这里得以延续。86岁的老地党阳先国说,本来两个儿子要接他回家照顾,但在这里生活很快乐,不想离开了。

四、两点启示

“红色家园”,探索了一条解决老党员、困难党员生活困难的出路。过去要求党员奉献多,激励、关爱少,讲党员义务多,维护党员权利的少,随着年龄增大,文化知识技能没有跟上,再加上部分组织不关心党员生活,使困难党员、老党员寂寞无助。建立“红色家园”,不仅为我们的老地下党员及其遗孀解决了生活困难,也为我们解决更多的老党员、困难党员生活困难寻找到了一条符合党员意愿的有效出路。“红色家园”,为这部分老党员、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难题,鼓舞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红色家园”,体现了党组织对老党员、困难党员的党内关怀和帮扶。“红色家园”已成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有效载体。温暖了老党员、困难党员,有效改善我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激发群众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为党员队伍培养一大批后备力量。同时,提升了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达到了“服务党员,凝聚党心,共创和谐”的目的。要让我县“红色家园”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体现党内关爱,让老党员老有所居,老有所乐,安享幸福晚年。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