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性(14)

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性(14)

实践证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和执政条件下,一部分落后国家有可能走一条社会主义道路,但关键是怎么走这条道路。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当作蓝图照葫芦画瓢,而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从落后国家的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是力图“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级阶段有节制地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兼顾两个方面的要求:既要体现一定的社会主义因素和保障共产主义前途,又要大胆地有节制地发展“资本的生产力”。落后国家走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很困难,就像走钢丝一样,“左”了不行,右了也不行。

(八)由传统社会主义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

中国改革的目标是由传统社会主义道路转向新型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阶段主要是建立符合初级阶段条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表面上看,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和在苏东各国发生的事情全然不同——前者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后者则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它们不能不遵循一般的发展规律。正因为如此,它们在不同的变革中包含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它们都放弃了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及其制度,都转向市场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和政治形式变化上的巨大差别相比,经济制度和经济形式变化上的差别要小得多。在中国发生的变革,表面上看只是以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代替了两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前提和特征是:生产经营的主体具有独立的产权(至少是经济所有权),它们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同时也是投资者;在商品生产普遍化的同时,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劳动者成为雇佣劳动者,企业内部表现为劳资关系;生产和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剩余价值)。随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变,国有资产的法律所有权和经济所有权发生分离,国家资本所有权和它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分离,劳动和所有权分离。也就是说,国家和企业、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看问题,变革的实质内容是:在国有资产所有权保持优势地位和国家发挥控制力的前提下,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发展“资本的生产力”。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级阶段”有节制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第二阶段另一种可能的发展道路。这条新型的发展道路当然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并不构成资本主义道路及其制度的直接对立物。

回顾新中国创立以来的历史,就经济制度、经济形式和经济关系而言,我们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开始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以国营经济为领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采取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形式。但是,社会主义改造否定了新民主主义制度,建立起和苏联相类似的传统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两种公有制经济,采取所谓的“计划经济”形式。后来,经济体制改革又扬弃了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家控制经济命脉,采取世界通行的现代市场经济形式。与此相联系,社会形态的变化同样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传统社会主义社会,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现在,无论在外延的方面还是在内涵的方面,社会经济私有化和资本化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也说明,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尽管发展道路可以有不同,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阶段是不可能简单地跨越的。我国在改革过程中确有过一些偏差和失误(一方面是全面的产业化、市场化、资本化;另一方面是政府职能和行为的扭曲),但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是合乎规律的。

国外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改革的实质是搞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专制资本主义”。这种判断和概括是不正确的和片面的。就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的变化来说,的确发生了一定质的变化。资本(从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无到有,从外到里(公有制内部),从从属地位到处于支配地位。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必回避和掩饰。如果有些人根据这种变化作出上述判断和概括,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是,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这件事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定阶段上发展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以“直通车”的方式进入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国内外不少学者把中国的做法称之为“中国模式”。我们是不能轻易接受的。作为“模式”,一定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和可以复制的。但是,中国道路所要求的条件在一般国家并不具备。最主要的条件是:第一,国家在特殊条件下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只在于如何走好这条道路。如果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再转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现在看来几乎没有可能。第二,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政党持续地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也就是说,政治上层建筑不是西方式的,不搞多党制和政党轮替。如果已经存在多党制,再想使共产党持续地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看来同样几乎没有可能。人类社会现阶段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支配地位的阶段,走资本主义道路表现为一般趋势。经验告诉我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具有转轨的现实可能性,而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几乎是不可逆转的。有些号称“社会主义”的国家,的确不同于西方国家,它们以国有化、政府干预的方式保护工人阶级和民族利益,在价值观方面也区别于欧美国家。但是,在已经形成的多党制的框架内,不仅不可能复制中国的做法,而且始终存在道路和制度的不确定性。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